证明中美两国不需要别人翻译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7-08
当我打算收拾行李离开北京时,这届奥运会留给我的记忆逐一浮现。我将带回家的是与中国人的一连串接触经验。他们渴望奥运会、指望奥运会,为奥运会做出牺牲,并最终成功举办了奥运会。
有三次遭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我个人经验来说,这些事情没有一个是特别的。但过去17天里像这种时刻的累积,却制造了一种深刻的东西。
奥运会开始后的头一个周末,当美国队击败中国男子篮球队后,我在篮球馆的一张桌子上写报道。我一直写到凌晨4点多钟才完成,我收拾好东西,走上阶梯准备离开。
在阶梯的顶部,我看见两名穿着奥运运动服的姑娘,她们是志愿者。“晚上好,明天见。”我走过时她们异口同声地向我问好。我不禁笑了,接着转头看看整个体育馆。除我们之外没有其他人了。我猜可能凌晨2点过后就没有人了,这时我猛然意识到:站在楼梯顶端向我问好的那两名年轻志愿者,等了大约7个钟头。为了工作,她们不在乎多等几个小时。
每一次媒体车经过安全检查站时,一名解放军战士就会对着我们敬礼。有天上午在去五棵松棒球馆时,我突然心血来潮。当我们经过站岗的士兵时,我故意看着他,把两个指头放在眉际,快速地给他一个回礼。他脸上绽放出一丝笑容,接着我们走了。
我敢说,解放军的行为手册中没有包括“敬礼时向西方人微笑”这么一条。如果他在英国白金汉宫门口站岗,可能早就因为这样的微笑被解职了。但在早晨的那一刻,他的微笑让我如沐春风。我向妻子说了这件事,我在好奇是不是他晚上下班回家后,也会跟他妻子说。
在跟踪报道了美国篮球队两周后,我逐渐熟悉了离训练场地不远的一家面馆。比赛的最后一天下午两点,我想到那家饭馆吃一盘猪肉芹菜饺子。
午餐高峰已过,我是馆子里惟一的西方人。餐馆服务员都围着电视机,看美国女子排球队头天击败古巴队的比赛录像。镜头对准了美国队教练郎平,这位前中国排球选手在中国仍颇受欢迎。几分钟后,其中一名服务员看到我,点了点头。“郎平!”我说,也点了点头,竖起两个拇指。无论在“中央王国”还是美国,这都是一种所有人都能看懂的语言。
他冲我微微一笑,更有力地点头。我们这是在为中国和美国加油,我们两国的兴趣交织在一起。根本不需要另外的翻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