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移民服务首页 >> 移民服务 >> 移民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移民新闻) >> 加拿大你拿什么炉子来熔我们?

加拿大你拿什么炉子来熔我们?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7-03

    联邦移民部长康尼近日称,移民如果不懂英语或法语,就没有资格加入加拿大国籍。加国多元文化的真谛是融合(Integration)而非多样(Diversity)。

    一言甫出,立即招来一片喊打声。反对党议员甚至骂他为“流氓部长”(Rogue Minister),呼吁总理哈柏将其踢出内阁。

    华人社区里,中华商会会长胡商撰文称,康尼提倡从多元转向融合,无非是要回到早已被社会学家否定的“大熔炉”论(Melting Pot)或“同化论”(Assimilation)。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反映的是一个社会倒退。

    我们先来看看Integration的定义,中文可以译为“融合”或“一体化”。简言之,就是将少数族裔、难民和社会下层融入主流社会,使之和主流社会成员享受同等的机会、权利和服务。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民族整合基本上有三种理论:(一)、同化理论,(二)、熔炉理论(三)、马赛克理论,即多元文化主义。

    以加拿大为例,所谓的同化理论,就是指少数族裔都要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接受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种理论,不管是用在土著印地安人还是魁北克法裔身上,都失败了。

    从19世纪80年代起,加拿大政府就对土著人实行强制同化政策,试图摧毁其传统文化,使其完全融入主流社会。同化政策包括禁止印第安人举行传统仪式、强制将印第安儿童送到政府资助的寄宿学校接受天主教式教育等。 从1870年到1970年间,大约有15万土著儿童被迫离开父母去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在寄宿学校他们不能讲本民族语言,很多人身心受虐。
 
    2008年6月,总理哈柏终于为这件事向原住民道歉。

    对魁北克法裔文化的同化,更是一开始就遭到了激烈的反抗。英裔和法裔是加拿大的两大创始民族。开国之初,英法族裔占加拿大人口的92%。1981年,这个比重还有72%。其中,约占加拿大总人口1/4的法裔集中居住在魁北克。而且,是法裔率先垦殖这块土地,而后又被英国殖民者占领的,所以,先来的对后来的一直不服,总想独立出去。两次公投都很悬,联邦又是出兵又是戒严的,国家陷入分裂状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联邦政府才迫不得已采取了“二元文化政策”,将英语和法语都作为官方语言。也就是说,法裔和英裔的地位平等了,一个国家出现了两个老大。

    关于魁北克人的独立意识,笔者有亲身体会。当年笔者在辽宁省政府工作期间,正值辽宁省与魁北克建立友好省州关系,双方的接触很频繁。当时的魁省省长布夏访问辽宁,完全是一副国家领导人的派头,当他走下飞机舷梯的时候,5个保镖前呼后拥,两个在前面倒着下,两个在后面正着下,一个在身边虎视眈眈。他们对我方的接待规格要求很高,一定要在机场铺红地毯,不过,倒是没要求我们鸣礼炮。双方开会,对方礼宾官一定要把魁省省旗和中国国旗摆在一起。我不同意,坚持只能摆中加两国国旗。最后,双方达不成一致,只好不摆旗。魁方发言的材料,都是以国家身份出现的,比如说他们的贸易额,不说在加拿大各省排多少位,只说在世界各国占多少多少位。当时我接触的魁省官员,100%都是魁独分子。不过他们人都不错,我还认了他们科技部的一位老太太做干妈。移民加拿大以后,这位干妈还用魁省政府的公函纸给我写了推荐信,说我如何如何了得。可惜,我落脚在多伦多,魁独分子的推荐信不好使。

    “二元文化”缓解了魁人的民族情绪,但是,这边一个葫芦按下去,那边更多的葫芦冒了出来。英法裔都做老大,那非英非法的呢,岂不都成了二等公民!随着移民越来越多元化,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1972年,特鲁多政府宣布了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多元文化意味着多种文化的平等共存,不存在其中一种文化居于统治或主导地位的问题,大家都象一块一块的马赛克(Mosaic)拼在一起。

    多元文化就意味着多种文化的平等共存吗?其实也只是文字游戏而已。共存是可以做到的,平等就难了。一个魁北克已经让国家焦头烂额了,要再出来几个,还怎么活啊?到时候官方语言就得一大堆,英法中意德俄,出份文件得浪费多少纸啊?

    加拿大社会学家约翰.波特写过一本书,书名叫《直立的马赛克:加拿大的社会阶级与权力》。他形容加拿大更象一个直立的马赛克。照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说,压在上面的,还是英法两裔,他们占了马赛克的大部分面积。其他族裔,则根据群体规模、经济政治实力、自身文化素质、甚至原籍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等,分占不同的份额。

    多元文化的定义说不存在其中一种文化居于统治或主导地位的问题,其实,你在这块马赛克上占的面积大,你就居于主导地位。表面上看,是多元,但二元文化的根本,还是没有改变。

    按胡商会长的说法,同化论和熔炉论都已经被否定了,言下之意,只有多元化的马赛克才是最理想的。其实,多元化也有多元化的弊端,强调多元,其实就是在刻意地强调种族,强调文化的独立性。谁都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最好的,大家都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孤芳自赏,老死不相往来,长此以往,各族裔之间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深,冲突也会越来越多。

    综观历史,很多朝代的灭亡都是因为地方势力的“武装割据”。那“文化割据”呢,虽然不至于亡国,但也绝不是什么好事,魁北克就是一个例子。我想,不管哪一个国家的管理者,恐怕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充满了“文化割据”,各个族裔各行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大家都缺乏国家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从执政者的角度,民族融合才是最后和最高的目标。所以,康尼说,多元文化的真谛是融合,而非多样。这话并没有错。

    问题是,怎么融合?

    熔炉理论其实应该有两种含义,其一就是将各族裔的文化都放在一个大炉子里,一起熔了,出来一个全新的文化。还有一种就是以一种文化为主溶液,别的文化都融到这里去。

    问题来了。把所有的文化都一锅熔了,出来的会是个什么东西?各国文化材质不同,熔点各异,放在一起能烧出好合金吗?肯定是个没用的大金属疙瘩。

    所以,第一种虽然听起来很好,但绝不现实。也就是说,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融合”,也就是第二种了。但是,仔细一想你就会发现,这第二种“熔炉”理论,其实就是“同化”理论的翻版。因为你消失了,你融到主溶液里去了。

    人们往往赞美说,美国是一个大熔炉。其实美国这个大熔炉就是第二种,是以美国文化为主溶液,把你同化了。

    美国文化能熔化你的前提是,这种文化足够强大。美国文化的强大,我们已经领教过了。问题是,加拿大要想熔化我们,它用什么炉子呢?她的文化足够强大吗?我们生活在加拿大,看电视是美国台,看电影是美国电影,不管是文学艺术还是娱乐消遣,无不是追随美国。加拿大有什么名著?有什么诗人?有什么名画家?有什么明星?好像都不多。没有自己源远流长的文化做主溶液,加拿大这个小炉子怎么能熔掉我们这些世界各地汇集而来的高熔点金属呢?就连美国,其实也不能说熔得很成功,遍布美国各地的各族裔聚居点,不正说明大家在炉子里洗了个澡,又回去各起炉灶了吗?

    大概加拿大也有自知之明,所以从来不提自己是个“大熔炉”。

     这样一来,三个理论变成了两个:同化与多元化。完全同化当然不可取,但完全的多元化也不可取。只有折衷一下,既保持各族裔文化的多元,又要提倡各族裔之间的适当融合。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以寻求理解,这是第一步。至于融合,那需要时间。我们这代人的孩子,他们和别的族裔孩子之间的隔阂,就已经很少了,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的孩子,总有一天,种族的界线会消失,各族裔之间的融合终将实现。但是,我不主张用“火德”来实现这种融合,总给你一种下油锅的感觉。为什么不用水德呢?你看那大海,容纳百川,不管你是白花花的泡沫, 还是黄汤汤的泥浆, 一入大海,即被吸收,净化。你是一颗独立的小水珠,但你已经是大海的一分子。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