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显赫背景的转业军人、一家到现在仍只有70多人的公司,做到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经网站以及NASDAQ第一家中国金融概念上市公司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
一个没有显赫背景的转业军人、一家到现在仍只有70多人的公司,做到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经网站以及NASDAQ第一家中国金融概念上市公司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
2004年11月15日,北京,金融大街23号。
平安大厦6楼金融界公司的会议室,香港一家知名基金公司的3个人,正在和金融界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谈判购买一套他们最新推出的财经信息软件――中国股市X档案。金融界开过价格后,对方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爽快的接受了这一要价,因此,双方很快成交。
一般来说交易都会有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为什么他们双方的这次交易如此顺利?用买方的话来解释,就是“金融界对产品的开价很合适,股市X档案简直就是物美价廉”。
虽然这笔生意才2万多元人民币,但已经使金融界CEO宁君很满意。“我们倒不在意这个单子有多大,关键它说明我们历时5年、花费巨大心血开发的产品获得了高端用户认可。”
职业场上的宁君对那怕十分微小的工作都会斤斤计较,有时甚至连普通新员工的电脑能否上网都要亲自过问。有人说,宁君事必躬身,不象总裁,也有人说这是宁君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专业和专注。
宁君,祖籍辽宁大连,1957年生人,现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金融界董事长兼CEO。
有人说,宁君的经历颇为传奇!
十几岁的时候,宁君逢“上山下乡”,到东北去做知青,“当时除了顾着要活命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的理想。”但却如饥似渴的读“凡是能找到的书籍”。后来上学、到军队当教授,还是拼命的读书。而现在,宁君根本没有时间再读书。
2004年4月份,IDG的高级合伙人过以宏送给了宁君一本《商道》,直到现在都还没有看,“感觉挺对不起他的”。宁君没有时间看书,因此,他的办公室里面诺大的一个书柜放的全是各类文件,没有书。“宁君早已经把该读的书都读完了,并且学到了书中的精髓。”很多熟悉宁君的人这样评价。
30岁的时候,宁君做到军中教授,是当时沈阳军区最年轻的教授。40岁时,宁君已是正团级“老教授”,但之后却依然决定转业下海。“一个40岁的人还能放弃自己优越的条件,去下海闯荡,并且后来很快在一个民营软件企业做到总经理,在股东当甩手掌柜的情况下,只用了一年的多的时间又把这个企业带到了行业第一的位置上。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IDG中国区总裁周全如此评价宁君,“从他前期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果敢、智慧和责任。”也就是这些特质吸引了IDG的目光。
1999年10月,宁君和周全相识。时隔3天之后,周全给宁君打来了电话,邀请他加入财富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领军金融界网站。犹如一只希望得到更广阔天地的雄鹰,宁君开始考虑IDG给出的这个舞台。
又过了大概半个月,时任速达软件总裁的邹其雄驱车赶往大连。这次,他是受周全的委托特来给宁君“做媒”的。没有再多想,宁君“抛家弃子”来到北京。
金融界,由美国IDG、新加坡VERTEX等共同投资,2004年10月15日,宁君领导金融界作为中国第一家金融、财经资讯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五年来的艰辛没有白费,在互联网经济回归的浪潮中,宁君又一次证明了自己。一个没有显赫背景经历的转业军人、一家到现在仍只有70多人的公司,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知识经济》:听说你现在还没有自己的专车,出去办事都是坐地铁。对你这样一个在纳市上市的公司老总来说,为什么不配辆车呢?
宁君:很多人和你一样,对这个问题也不理解,并且老是问我,为什么不配一辆车啊。我就问他们,你认为在北京到底是坐地铁方便呢,还是开车方便呢?在东长安街的路上,到处都是红灯,到处都是车,走走停停,到了地方还要找车位,地铁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做企业的就是要讲究效率,而不是排场。如果有一辆车真的如我们想像的那样能提高效率,我想我现在拿出100万来配一辆车,从员工到我们的股东IDG,都没有什么意见。但企业追求效率,讲究的是同等效率下的低成本。
《知识经济》:金融界最新推出的中国股市X档案,据称耗时5年,这是不是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其他的产品,比如“大参考”“大风暴”和“大浪淘沙”等是不是也要很高的成本投入,这与你的低成本运作是不是有矛盾?
宁君:我们的确追求低成本运作,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在什么方面都“抠门”。应该说无论股市X档案,还是其他产品,我们都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但这并不等高成本。比如股市X档案,这个产品我们在5年前就着手开发,它是中国第三代金融资讯信息平台,我们的目标是把它打造成新的业内标准。就产品开发而言,我们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降低自己的成本。这是我们企业的一贯风格。
《知识经济》:我们知道你30岁的时候就做到了军中教授,应该说当时是很不错的情况了,但后来都40岁了为什么又出来下海了?当时出来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要出来做软件?
宁君:我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我30岁时做到军中教授,不到40已经是正团级“老教授”。我认为,当时的情况对我已经没有多大挑战了,激情没有了。“工农商兵”,我缺少一个“商”,因此,我想出来。出来的时候心里是没底儿的,但我从没后悔过。因为这是自己的选择。当时根本没有想到一定要进软件行业。我在部队里面,是教医用物理学的。我当时的想法是只要能找到工作就行。后来我进了大连雅奇,这是一家民营企业,是做MIS软件的,我当时很看好这个产业和雅奇推出的产品,加盟也就顺理成章。
《知识经济》:你说自己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这是不是也是后来在大连雅奇做的比较成功的时候,你又离开的原因?
宁君:可以这样认为。大连雅奇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到第二年的时候就做到了全国MIS软件行业市场第一的成绩。后来又成功整合王特软件。这个企业曾经垄断了中国MIS软件市场80%的市场份额。至于后来又离开,是因为我一直想着要带领一个上市公司,这是我心中一直都有的一个梦想。也是不安于现状的原因吧。
《知识经济》:当时业内人士都称你为“东北软件王”“雪山飞狐”,怎么得来的这个称呼?你听说过这个称呼吗?
宁君:那都是别人的称呼,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什么“王”和“狐”。我认为当时、包括现在的中国软件业,称王称霸都为时过早,等时光再过20年,再看看谁笑到最后。至于这个称呼是怎么得来的,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四川一家报纸有个叫西门什么的记者,在评论当时中国软件业格局的时候,这样称呼的。说实在的,这样称呼我认为有点过了。
《知识经济》:这也说明你当时经营的非常成功吧。但在大连雅奇包括后来的王特,你就没有过失败吗?如果有,你认为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宁君:当年整合大连雅奇、王特软件,的确遇到过一定的困难。整合后怎么开发新产品、怎么打市场,怎么做商战,都是殚精竭虑的事情。如果要说失败,最大的失败是我没有能力改变这两家企业的民营企业性质,难以改变这两个企业的组织架构。要不,把他们好好整合后,现在也应该上市了。
《知识经济》:这是不是你后来离开的直接原因?也有媒体说,你到金融界是时任IDG中国区总裁的周全请来的,是这样吗?
宁君:我离开大连,离开雅奇,是因为我心中一直有做上市公司的梦想,我想要一个更大的舞台,一个更加国际化的舞台。来金融界之前,周全的确给我通过一次电话,但不是象有些媒体所说的周全来请我。需要说明的是,我不是“诸葛亮”,但周全确实是“刘备”。他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人,尤其是眼光独到,对企业商务模式和用人有独到的判断力。我到IDG是因为我有一个想要更大舞台、实现更大梦想的夙愿。这个时候,正好周全给我打电话,说让我到北京来,这边能帮我实现这个夙愿。我就过来了。其实,IDG看上谁是谁的幸福。我只不过是这样一个幸福的职业经理人而已。
《知识经济》:IDG是1999年底与你接触的,当时的互联网还是一派繁荣的景象,但好像是你刚来到金融界之后,2000年下半年形势却急转直下,互联网的泡沫破灭了,当时整个互联网行业都遇到了一个寒冬。金融界是怎样度过的?
宁君:的确是这个情况。我来到金融界的时候是2000年1月份,之后我还没有整合好企业团队,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泡沫已经开始破灭。当时我们的日子是挺艰难的,但是我对金融界的信心从没有动摇过。由于我们一直坚持低成本运作,所以我们并没有特别的困难,这对我们度过那次互联网的寒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2002年4月18日,IDG全球总裁麦戈文来到了北京,时任亚洲区总裁的熊晓鸽和中国区总裁的周全全程陪同,他们来到金融界听取我们的工作汇报,并且和我们一起座谈互联网的未来,之后麦戈文发表了简短的讲话,特别强调说,是“互联网的泡沫破灭了”,而不是“互联网破灭了”。中午我们又共进午餐。虽然这次会面只相处了短短的2个小时,但对我们的鼓舞是巨大的。
《知识经济》:有人认为金融界的上市,资本的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是IDG把金融界推上市的。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宁君:金融界能够上市,大股东IDG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无论曾担任过金融界董事长的王功权几年来给予的悉心指导,还是金融界转型期给予英明判断的周全,还有在金融界上市过程中鼎力相助的过以宏,都对金融界的发展、上市给予过极大帮助。当然,金融界能够上市还因为金融界有一个好的赢利模式、以及实实在在的报表。当初我来金融界也是看中这个企业有一个好的赢利模式。要知道,今天企业要在纳斯达克上市,人家已经不再傻乎乎的听你讲什么“概念“,而是关注你概念后的赢利模式和实实在在的利润。
《知识经济》:那金融界上市当天就跌破发行价,是不是意味着国外市场并不看好金融界和我国网络财经理财市场?
宁君:其实,股市涨跌好像大海的潮起潮落,这是规律,也很正常。但金融界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公司的财务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金融界的业务绝不会因为股价波动而停止增长。我们拥有一流的商务模式,拥有一流的团队,拥有一流的和品牌和服务,拥有忠实的用户群,以及潜力巨大的中国金融市场,无论股价涨跌,人们对于高品质金融信息服务的需求,是永恒的。一句话,无论股价涨跌,金融界前进的步伐都不会停止。其实,国际市场是不是看好金融界,从我们的股票认购率上就能够看出来:我们的路演结束后,股票IPO价格提高到13美元,可认购倍数仍然达到了十几倍,这能说国外投资者不看好金融界的模式,不看好我国的理财市场吗?
《知识经济》:有人说,金融界并不是中国最大的财经网站,对此你怎么看?
宁君:我要说的是,行业排名并不能单靠知名度。如果单靠知名度,那广东的爱多和山东的秦池一定排在前面了。到底什么是评价行业第一的标准?我认为首先是利润,其次是销售收入,再次是产品和用户群,这是《财富》、《福布斯》等所有国际排名的通用标准。按照这些标准,金融界是中国财经网站当之无愧的行业第一!我们在2003年已经填补了全部亏损和欠款,并在当年对股东派息分红。请问在中国所有的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中,有哪个能做到没有上市前就给股东过回报?企业的本质是追求股东回报,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不是比知名度和人数规模。这是金融界做企业的原则。
《知识经济》:金融界是一个向别人提供财经信息并帮助别人理财的公司,不知道你本人对财富是怎么看待的?你怎样看待职业经理人的价值?
宁君:人人都喜欢财富,毕竟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说法。但“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就我一生本身要花多少钱,我想十分有限,每天的生活奢侈一点也就是个鸡鸭鱼肉,每个月按照1万元算,够我花了吧。我再活40年,也就是100万美金的消费。到金融界后,我的年薪一直都是36万元人民币,扣过税后就是25万多点,够我用了吧,我还可以有不少的存款。作为职业经理人,我更看中对股东价值的追求和对股东的回报。这是职业经理人的使命,股东价值得到回报是职业经理人价值的最大体现。
《知识经济》:你认为今天的金融界和你想像中的还有多大的差距?大概多长时间能做到你现在心目中的理想情况?
宁君:金融界发展到现在才5年的时间,还有一定的不足,现在的情况只是我想像中的1/10。布隆博格(Bloomberg)是世界上最大最优秀的财经信息提供商,他们已经有23年的历史,金融界要达到他们现在的水平,我想还要至少18年吧,当然,一旦我们感到时机成熟,我们会加快自己发展的步伐。我们要做中国的布隆博格,追求卓越是无止境的。
采访之后宁君告诉记者,虽然直到现在他也没有专车,但他大连家里的车库里却有两辆车。宁君说他喜欢开车,并且喜欢开快车,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前面有车,他就不舒服,一定要超过去。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