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的“温哥华妈妈”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7-01
温哥华西郊一条静谧的街道上,有一家门脸不大的画廊。与别的画廊不同的是,在入门处的桌子上放的不是花花绿绿的宣传册,而是厚厚一叠中英文对照的募捐小册子:“资助中国乡村女大学生教育基金会:您捐款1000加元即可资助一名学生……创始人兼董事长田青”。 田青就是这家画廊的主人。在过去的4年里,她用自己和友人共同筹集的善款,资助了中国甘肃省165个贫困女大学生,成了她们远在万里之外的“温哥华妈妈”。 上世纪60年代末,正当田青憧憬着她的大学梦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她被迫中断在北京的学业,随做医生的母亲一起来到甘肃陇西,在当地一家工厂里做了工人。文革结束后,田青回到了北京,后于上世纪80年代移民加拿大。移民之初为维持生计,田青和擅长作画的先生在温哥华开了家画廊。经过20多年辛苦打拼,家庭经济条件改善许多。两个孩子上大学后,田青计划找些有意义的事情做,以充实自己的生活。 开展慈善助学的想法,最初来自女儿学校组织的一个为资助非洲女童上学的义演活动。“如果一个母亲接受了教育,她的后代一定也会受教育。”义演组织者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田青,她的思绪飞回了陇西,尽管那里是块贫瘠的土地,但朴素勤劳的乡亲们却留给她无数美好的回忆。 2005年初,田青自费回陇西进行实地考察,回温哥华后即向所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正式申请注册了“资助中国乡村女大学生教育基金会”,性质为非政府慈善机构。 “中国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进步是前所未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毕竟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它的发展不平衡,在陇西等欠发达地区,上不起学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并不少见,”田青说:“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没上成大学的苦闷心情。能帮助那些贫穷家庭的女孩实现大学梦,对我也是个安慰。” 田青开始以她的画廊为筹款基地,向来往的顾客们讲述中国贫困地区人们的生活,讲述那些因家贫而失学女孩的故事……为赢得捐款人的信任,田青每次都是亲自了解需要资助女孩的情况,亲手把捐款交到她们手中,并密切跟踪她们的学习进展,定期向捐款人汇报。田青的真诚换来了越来越多温哥华人的真情付出。 “我不是富人,所有款项都是一点点筹集的,我必须向所有捐款人负责任,”田青说:“我也向每个受资助的女孩讲清楚这一点,希望她们不辜负这些好心人的期望。”令她欣慰的是,4年来已有165个受资助的女生考入了大学。“她们的成绩让我充满了成就感。” 田青不仅向这些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同时也给她们情感上的支持。“这些女孩上大学前从未进过城,随着环境和角色的转变,他们心里的落差和迷惑可想而知,除了钱,他们更需要情感支持”。她同所有被资助的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孩子们的邮件,对于每封邮件田青都认真回复。 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田青正忙着办一件大事:5月初,3名被资助学生的代表将应邀来温哥华同当地青年同台演出,并汇报她们所有被资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田青说,这个活动既是对目前所有捐款人的一次成绩汇报会,也是争取更多捐款人支持的一次推广会。“这些学生的亲身讲述比什么都更有说服力”。 在记者的要求下,田青展示了几封最近收到的邮件,每封读来都令人感动不已。一位叫李永秀的女生在邮件中深情写道:“妈妈,4年您给了我好多,上学的机会,自信,善待别人。妈妈,我不知道我现在能说啥……妈妈,女儿想您,好想叫声妈妈!”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