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长同跨越文化差异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18
课程是个怎么也无法避免的过程,但许多家长抱着中国、台湾观念来适应此地的教学理念,难免觉得格格不入,有的抱怨老师太松,有的抱怨老师留人升不上去,其实文化差异可大致解释这一连串的抱怨与不解。
首先,许多华人家长抱持着升学主义,若遇到ESL课程是三级制的,就认定孩子就是要在三年内完成ESL的课程,一路赶赶赶,希望孩子顺利在18岁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有学生家长在与ESL老师商谈时,开口第一句就问,“老师,我儿子能不能18岁毕业上大学?”一语道出观念上的差异。
事实上这边的教师在时间这个议题上,与一般华人家长的态度是迥异的,本拿比Morsocop高中ELS教师泰勒(Jeniffer Tylor)表示,学校希望学生能打好基础,再迎接正规课程的挑战,“我们看过太多急急忙忙脱离ESL课程的例子,在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之下就上12年级英文,结果也是留级重修,我们不希望看到孩子在这上头一再失败。”
卑诗省ESL专家协会(ESLPSA)主席堤恩(Sydney Dean)也强调,失败会造成更大的压力,因此教育者应该把孩子放在他们可以成功的环境里,就算孩子同样的课再上一次,只会帮助他们记忆得更多。
此外,家长对孩子教育环境的投入也是此地的一大特色。三联市亚裔家长协会主席梁杨彩明指出,许多新移民家长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辅导孩子,又找不到解决方案,就是因为缺少跟老师的联系。愈能积极与老师沟通,愈能了解子女的学习过程,单从子女提供的片面说明,是不足以了解整个情况的。
资深ESL教师堤恩也说,这边的教育环境强调家长与老师是“伙伴关系”(partnership),只有在家长、老师、谘商辅导员、政府资源充分合作,一起努力提供最佳的环境,协助学生在校园获得成功,家长的付出是相当重要的,因为除了每天六小时在校时间外,孩子们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更长,教师只是协助学生加速学习。
家长该如何与老师合作?堤恩表示家长会(PAC)是一个很好的管道,此外,家长也可以不定期的直接与子女的ESL老师联系,不管是电话、电子邮件,或是到校访问都可以,若能事先知道老师偏好那一种方式就更方便了,基本上学校是一个开放的园地。此外,每学年学校也都会举办ESL 课程说明会,提供资讯及开放的讨论空间,是家长进一步了解子女学习的好机会。
对于华人家长担心的沟通问题,梁杨彩明则鼓励家长走出来,因为参与真的非常重要,若真有困难,关键性的问题也可以透过安家辅导员(settlement worker)提供翻译服务,不要让语言成为关心孩子的障碍。
此外,课余的安排也相当重要,堤恩表示,若能让孩子完全投入学校生活,参与球队、乐队等活动,都可以获得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投入义工行列、照顾老人、兼当保母,也能让孩子真正接触到加拿大文化,因为ESL不只是学英文,文化的融合也需要家长的投入。
最常听到的学生抱怨就是,“我考试都会写,讲也没有问题,为什么会跟那些连讲都不讲的人在一班?”又或“老师,我一定要等到学期末才能考试吗,难道我不能三个月就考一次吗?”自觉程度不错的学生,常会疑感为什么被分到较低阶的班上?
对于这样的疑问,ESL教师泰勒的解释是:考试是多方面评估的,包括了听说读写四大方向,语言的发展常是从听讲,而后读写,所以有些学生虽然听与口语能力不错,但口读或文法及写作就有问题,在测验时,常常是写作的成绩决定一个新学生会去那一班。
泰勒也说,会有这样的指标与此地大学招收学生的方法有关,收学生时只看成绩,没有面试的机会,纸上就定输嬴,所以学生一定要具备很好的写作能力才能赢得好成续,上大学后也才能应付一堆报告,游刃有余,因此透过ESL打基础就成了很重要的一环。
此外对于高中生如何增加英文能力,ESL老师提出建议:多参加课外活动。不管是体育性活动还是音乐、戏剧都能增加与当地人的互动,给自己更多的英语环境,社区活动中心提供许多课程,都是很好的机会。若只是与华人互动,自然进步的就慢一些。
另外阅读也很重要,学校鼓励ESL的学生每天固定阅读30分钟,刊物的取得可透过学校图书馆或是市府图书馆都能找到总类丰富的选择,若是听说都较弱的学生,老师甚至建议学生到图书馆的儿童区借阅附有录音带或CD片的书藉,一面听一面念,进步的速度也会加快。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