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移民服务首页 >> 移民美国 >> 美国关于美国(二级菜单关于美国) >> 飘浮美国历史烟云的费城

飘浮美国历史烟云的费城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17

  走近美国,从纽约到华盛顿,费城是必经之地。在美国人心中,费城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它孕育了独立革命和美国的诞生;在我的心中,费城是承载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一页的城市。

  独立国家历史公园

  那日午后,我们一行人驱车两个多小时,兴致勃勃地赶到位于费城闹市区的“独立国家历史公园”时,已是下午四点钟。太阳仍然高高地照在绿树红房上。一位漂亮的女警察微笑着拒绝了我们参观的要求:“对不起,你们来得太晚了,请明天早上再来。”

  举目望去,但见那座十八世纪乔治亚式红褐色的两层楼房——独立厅近在咫尺,华盛顿青铜塑像清晰在目,而我们不得其门而入,只好隔着矮矮的铁栅栏花墙,向这个被称为“美国最具历史意义的平方英里区”的处所行注目礼。心想,无论如何,我到过费城了。

  忽然见几只鸽子从独立厅中央耸立的乳白色钟塔上飞起,像精灵一样在绿树间愉快地划着优美的弧线。蔚蓝色的天空,几朵白云自在地悬着,祥和、温馨。别说与纽约的摩天大厦相比,就是与身后现代化的堂馆商厦相比,眼前这座小楼实在太普通、太简单了。

  即便如此,当面对它时,你无法不充满敬意,它在简洁朴实之中蕴含着一种力量、一种其他任何建筑都难以具备的伟大与深邃,叫人不由自主地要屏住呼吸,要放轻步履。一阵微风吹过,树叶婆娑作响,仿佛在轻轻叙说昨日的故事,昨日的辉煌。

  立国之本《独立宣言》

  记得早在中学读世界历史时,我便得知,就在200多年前,就在这座其貌不扬的两层红砖房子里,孕育了一场风暴——1776年7月4日,在这个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宾夕法尼亚州政厅的一楼会议室里,北美13个殖民地的革命家秘密聚会,作出抗英独立的决定,推选华盛顿为抗英大陆军总司令,签署了由思想蓬勃、文采流丽的杰佛逊花两周时间写成的《独立宣言》,这篇文字奠定了以后美国的立国之本:

  “我们坚信这一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被上帝赋予了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力,诸如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政府便是为保障这些权力而设立的。我们……公开庄严地宣告,这些殖民地都应是独立和自由的州,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坚定不移地依靠上帝保佑,并彼此以我们的生命、财产及神圣的名誉担保,支持这一宣言。……我并非主张不断修改法律与宪法,然而,法律与机构组织必须与人类思想的进步保持同步。当人类思想随着环境的变化逐步发展与开明时,有新发现诞生,新真理出现时,在方式与信念发生变化时,机构组织以及制度也必须随之改进,以同时代保持一致。如让文明社会永远受治于其野蛮祖先的政体之下,那就像让一个成年人仍然穿着他孩提时的上衣。”

  费城之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几天后的一个中午,我站在华盛顿蓄潮塘畔那个造型别致的白色圆形拱顶大理石纪念堂里,面对着杰佛逊的青铜立像,读着他身后镌刻着的这段文字,一下子就想起了面对费城小红楼时的这个下午。

  红褐色小楼独立厅

  费城,飘浮美国历史烟云。1776年以后的许多年间,美国历史上众多划时代的事件都与费城、与这个小小的院落紧紧联系在一起:独立战争期间,小楼的二楼是民兵弹药处,曾关押过英国军官;1787年5月至9月,乔治·华盛顿在这里主持制宪会议,元老们在争辩了4个月之后,终于达成共识,起草并通过了至今依然奉行的美国宪法,奠定了美国的政治基础;联邦政府成立后,从1790年到1800年迁都华盛顿的10年间,费城是美国的首都;独立厅东边的小楼曾是最高法院,西边是国会厅,当年,华盛顿总统在这里作了最后的国会讲演……

  后来,我问过一位曾经进过独立厅的朋友,他说,那个会议厅实在太小了,只有几十平方米。十几张会议桌上铺着绿色丝绒台布,桌前文具盒里插着当年使用的羽毛笔,桌面上还放着蜡烛台、零散的纸张和书籍,好像代表们刚刚离席而去。安放在主席台上的高背椅是华盛顿担任制宪会议主席时坐过的,椅背上雕刻着初升的太阳。人们称它为旭日椅。

  而今,人们来到这里,可见独立厅乳白色的尖塔上镶嵌着的大钟依然走动,分分秒秒,记录着历史,记录着世界的沧桑变迁。在特拉华河和许依基尔河之间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从成千上万受迫害的欧洲人来这个“新世界”闯天下,到成为殖民地早期发展起来的主要城市,到美国开国元老们为新生的合众国制定蓝图的地方,到美利坚合众国的摇篮,费城经历的故事太多,凝集的历史情结太重,以至于那口饱经沧桑的大钟都承受不了,早早就成了“文物”。

  饱经沧桑的“自由钟”

  那位警察小姐介绍说,就在独立厅北面的那片草地的尽头,有一所玻璃房子,里面陈列着一口高约1米、钟沿周长3.7米、重943公斤的古钟,这便是著名的“自由钟”。这口为纪念宾夕法尼亚州建州50周年而由英国人铸造的钟,天生就是英国在这片土地上进行殖民统治的丧钟。1752年从伦敦运到费城,在7月州政厅第一次敲响时就碎了。历经两次加铜重铸,才恢复原状,悬挂在州政厅钟楼上。1776年7月8日,随着一阵庄严宏亮的钟声,约翰·尼克松上校走上议会厅讲台,首次向公众宣读了《独立宣言》。1783年4月16日,洪亮的钟声又宣告了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于是,它成了美国独立的象征,此后,凡有重要日子,都敲鸣此钟致意。1835年,当它为美国大法官的葬礼而敲丧钟时再次破裂,终于完成了它的鸣响使命。极有意味的是,这口钟上刻着的铭文是:“宣告自由,遍及全国,家喻户晓。”

  费城之行,我终于没能进入独立厅,去瞻仰美国开国元老留下的文字与物件,感受那种神圣的氛围;没能看到庭院中站立的杰佛逊、富兰克林的铜像,甚至没能在楼前拍下一张留影,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等那位警察小姐所说的“明天早上”到来时,我们将已经坐在会议室里,去交流文化建设的崭新课题。

  夕阳下,当我沿着小巷深处红砖铺成的人行道向汽车走去时,随意浏览着周围的小花园和各式庭院,依旧感到十八世纪的风韵犹存,也感觉到四处洋溢着的现代气息。人行道上,几只鸽子自由地散着步,少顷,定下神来,歪着脑袋,好奇地打量着我们这些匆匆走过的人。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