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移民服务首页 >> 移民美国 >> 美国移民常见问题答疑普通标题(二级菜单常见问题) >> 亲情召唤前:归国还是留在他乡?

亲情召唤前:归国还是留在他乡?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16

  身在德国的儿子即将完成他的硕士学业,毕业后他的去向却在一向和睦的家中掀起波澜。父亲当然盼着远方的儿子早日归来,而儿子却希望能够在德国开始他的事业。在亲情的召唤面前,儿子是学成归国?还是继续留在德国寻找机会?这对父与子各有各的想法。此时,我们依然在等待这个故事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但是这样的一种“左右为难”,也许将会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家庭中发生……

  左手亲情——

  父亲:为了亲情,他应该回来

  三年前,刚刚本科毕业的儿子去了德国留学,从那时起,“德国”便成为了父亲平常最为关注的话题。报纸和电视上,只要出现德国的题目,父亲都会格外关心。这天,父亲在《星期日新闻晨报》上又看到了一篇和德国有关的文章,讲的是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马可和山西平遥农民刘伟章之间的真诚友谊。文章中所描述的德国人马可给父亲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于是他给写这篇文章的晨报记者苏丹打去电话,希望能够通过她联系上“那位令人信任和尊敬的马可博士”。

  原来,他的儿子今年六月就将在德国硕士毕业了,如今正面临就业的选择,在这一点上,父子之间有些意见上的不同,所以父亲很想听听德国朋友的意见:像他儿子这样的情况,究竟是回国好,还是更适合在德国继续发展——虽然心里盼着儿子早些归来,但是谨慎父亲也不想太过武断。

  我们把父亲的想法转给了马可,热情的马可博士很快做了答复,也许是担心父亲看不懂英文,他还用熟练的中文翻译了一遍他的英文邮件:“我认为应该让儿子自由决定此事。在我看来看来,从专业的角度,他的儿子在德国有机会。德国人需要他的专业知识。从文化的角度,他的儿子喜欢在德国生活。这跟我在中国留学有点像。我也认为上海目前是中德交流最热闹之地,所以交流机会多。如果儿子以后从远方回归,很可能可以带德国公司的身份回上海,不是很好的事情吗?我相信:他最后会回到上海的,因为上海正在高速发展中,需要最好的人才。”

  马可的回答很实在,但是显然不是父亲期望听到的答复。专程来到报社拜访的父亲说:“我们家里是独生子。对我们的家庭来说,只有这么一个孩子,我们当然希望他能早点回国,生活在自己身边。我们的确很想他。”“父母在,不远游”,虽然很熟悉中国,但是来自崇尚个性自由的西方,马可也许还是不能理解这些中国家庭的传统伦理观念。

  三年来,每个周六傍晚一个固定的时间,儿子都会打电话给家里,虽然也只是说说一些他最近的琐事,但父母却把它看成每个星期最重要的事情。父亲说,“有时等了很久他不打过来,我们甚至会忍不住打过去。毕竟一周里也就联系这么一次啊!”

  除此之外,三年的留学生涯,儿子只回过上海一次,而且只有两周的时间。“伊就算回来了也闲不下来啊,同学聚会、采买用品……真正和我们老俩口在一起的时间并不算多。我们真想让他多吃点好吃的,多看他几眼,但又不能多说什么。”父亲有些感慨,年近六十的他似乎很难再接受儿子离开自己那么多时间了。尤其是又看到儿子当年的同学们或是结婚,或是在上海有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父亲有时甚至有些后悔:那时如果不放他去德国,也许儿子在上海也已经事业有成,甚至都已经建立自己的家庭了……

  不过那个时候送儿子走,父亲根本还没有想得那么多,只是觉得只要对他的发展好,就要支持。但是现在父亲觉得:为了亲情,儿子也许应该回来。“在人家看来,儿子出国留学多风光啊,其实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特别是在春节的时候,想想他那里多冷清啊!一点节日的气氛都没有。”父亲没直说的另一点是:在国内生活的他们,没有儿子在身边,同样也一定十分寂寞。“我并不希望儿子怎样报答我们的养育之恩,只要他能够在我们身边,能够经常看到,这就足够了。”

  “没有考虑过你们去德国生活吗?”我们问父亲。

  “没有,我们这一代人,也许还是更适合在国内。在国外,语言和生活都陌生,何苦呢?”父亲的回答有些出人意料。

  尽管如此想念儿子,如此盼望他归来,但是父亲还是不想给儿子太多压力,“马可先生说的很对,我们会尊重他的选择。还是以他的事业为重吧,如果他还是觉得留在德国好,我们也会接受”。

  “但是如果现在德国和国内分别有一份专业对口,发展前景和薪水也相似的工作,你觉得儿子应该选择哪一个?”我们最后问了父亲一个问题。

  “当然是回到国内。”父亲的回答很坚决。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