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执着 绽放加国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16
採访刘慧心,听她淡淡地讲起从一个童星到一个知名作家的人生经歷,讲起她曾和和那些被多少文学、艺术青年所顶礼膜拜的文学、艺术巨匠的交往故事,以及移民加拿大后生活清俭依然笔耕不輟,你会发现她的人生从来没有刻意安排过什么,她就是那样如菊花般淡淡地顺其自然,却又坚定执著地做著自己喜欢做的、应该做的事情。命运女神却因著这份淡定与执著一次又一次眷顾了她。
第一次见刘慧心是在温哥华某社团的一次周年晚会上,那天的主题是与温哥华的知名文学、艺术家交流。她作为华裔知名作家,受到大会的推崇。晚会的电视短片介绍了她的主要作品和人生经歷。在中国红极一时的电影文学剧本《萧红》、长篇小说《落红萧萧》以及散文集《文坛人物剪影》、《话说好莱坞》就出自眼前这位纤巧、淡然的中年女士之手。
而移民海外后她又创作了《东鳞西爪》、《枫叶旗下》、《行云万里》、《名人风采》以及刊登在各家主要中文煤体上60多万字的作品。
我开始好奇,她为什么把自己早期主要写作精力放在写与张爱玲才情相当的女作家——萧红身上?而在海外生活这么久,她如何靠“写中文字”谋生?她身边为何总是能聚集一班朋友,在各种社交场合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而这些都在採访之后有了答案。
“书香世家”的童星
刘慧心(右)和姐姐在多伦多唐人街刘慧心50年代初出生於兰州一个充满艺术气氛的“书香世家”。是这个家裡最受宠爱的“小女儿”。父亲刘慰曾是中国古汉语领域知名学者,对中国文化中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十分精通。3个姐姐2个哥哥对文学、艺术都有著特殊的喜爱。哥哥刘少雄是当年享誉中国的著名舞剧《丝路花雨》的编导。对儿时的刘慧心来说,跑到剧团看哥哥排戏看那些女演员跳舞是每天的一个必有节目。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中耳濡目染,从小活泼好动的刘慧心发现,唱个歌跳个舞对自己来说易如反掌。不用什么老师,就能把自己看別人跳过得芭蕾舞跳得很好。
哥哥觉得自己的8岁的妹妹有潜能,表演自然不做作,就把妹妹送到了甘肃话剧团。这家曾经为全中国最有名的话剧团集中了很多当时从延安转道留到甘肃的表演艺术家。8岁的刘慧心反串了巴金作品,话剧《家》中的小少爷——觉英,《同甘共苦》中部长的女儿孟华等角色,很快成了大家能认出来的童星。
童年刘慧心跟著剧团到上海、南京、杭州、无锡等城市巡演,不仅剧团当时的知名话剧演员李最、白敬中成了刘慧心观摩的好老师,到江南演出时,观摩陶金、赵丹、王丹、凤袁雪芬等当时在中国大陆红极一时表演艺术家的演出也成了家常便饭。对童年刘慧心来说,演出是个很好玩的事情,艺术也非什么高深的不可企及的事情,一切艺术熏陶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而演出剧本背后的世界,那些写做这些剧本的人,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怎么会写出大家爱看的作品是童年刘慧心蒙在心头的一个问號。
演出的作品不少,也让刘慧心愿意看更多的文学书籍。而从自家亲戚的闲言中,一个名字深深的烙在了她心头——萧红。一个鲁迅先生也十分喜爱的、才情可与张爱玲相媲美的女作家。萧红出色的才情、早逝、丰富的爱情经歷,一切都让幼小的刘慧心著迷。而表姐王德芬嫁给了萧红的前夫萧军,不啻又让刘慧心觉得萧红这位披著神秘色彩外衣的才女作家离自己那么近。小小的刘慧心內心裡播下了有一天要写“萧红”的种子。
命运的第一次眷顾
父亲不同意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一辈子以舞台为家,参加话剧演出2年后,刘慧心老老实实地做回课桌前,按部就班的学习。虽然也不时会有人喊著她话剧裡面的名字,但回归学校並未给她造成什么困扰。
只是初三还未毕业,席捲中国大地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哥哥都先后受到了衝击。刘慧心自己的学校兰州大学附属中学也不再开课了。从生活中一帆风顺极受宠爱的骄女,一下子降入人生的谷底,害怕和恐惧使刘慧心自然而然地远离各种运动。她成了当时“逍遥派”的一员。不关心政治,每天只有三样事。看书、摄影、拉手风琴。这些事情都是她喜欢做的事,也是她擅长的事。没想到这些爱好,都在她后来的命运变化中暗暗埋下伏笔。
1969年本应被发配到边远农村的刘慧心,却因为会弹手风琴能进行歌曲伴奏而被兰州印刷厂招进工厂。进工厂不用去农村,这在当时来说无疑是命运对家庭出身不好的刘慧心的一次青睞。当她听说自己的女朋友在边远农村遭受的身体、精神甚至肉体凌虐之苦,无疑是为自己庆倖的。
而不断给甘肃日报副刊的投稿,又让“兰州印刷厂刘慧心”这个名字引起了甘肃日报总编的注意。报社这种只招收復旦、人大新闻系、中文系大学生的单位,刘慧心想都没敢想。只是多年的读书和写作习惯让她想著把自己写的小豆腐块找个地方发表试试。而当时急需用人的甘肃日报报社领导考察发现这个只有初中毕业的小女孩口齿伶俐、思路清晰、表达的观点也很准確。就这样,当了一段时间的工农兵通讯员的刘慧心被正式调入甘肃日报,不到20岁的刘慧心成了当时报社最年轻的“无冕女王”。第一天正式上班,刘慧心摸著“甘肃日报”牌子上的四个大字热泪盈睫,感谢命运的眷顾与怜惜。
此后的10年,刘慧心都兢兢业业地在做一个一线记者、一个好记者。她的足迹跑遍了甘肃省的沟沟坎坎。甘肃的最基层单位她都跑遍了,步行、毛驴、汽车,最苦的地方她看见的人家只有一铺炕和几个瓶子。多少次她都顶著星星睡在老乡家的磨坊里,10年的一线记者生涯,她跑过农村、工矿、文教、部队等多个领域,足迹东至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祁连山、河西走廊、玉门油矿、刘家峡水库,这些经歷不仅丰富了她的人生阅歷、体察了社会民情也歷练了她的文笔和视野。
慧心慧笔圆儿时梦
1980年父母的相继去世,使得刘慧心萌生了离开甘肃的想法。而此时已在四川安家的三姐刘诚心也希望小妹能到自己身边,便於照顾。
一番周折刘慧心调到四川出版社做文学编辑。此时她觉得十年的写作积淀使得自己离儿时那个写萧红的梦更近了一步。利用假期她到北京访问了自己的表姐夫、中国著名的作家——萧红的前夫萧军,多次到萧红在呼兰河畔的故居採访,联络到萧红的生前友人骆宾基、罗烽、白朗等人,瞭解到很多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歷时一年之久,刘慧心终於圆了自己儿时的梦。先后完成了5万字的电影剧本《萧红》以及20万字的小说《落红萧萧》,小说发表后,在中国大陆反响强烈。10万册新书刚一上架即一扫而空。老作家骆宾基评价该书为“慧心慧笔,方显出才华”《落红萧萧》的出版也奠定了刘慧心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此后她参与编纂的《中国现代文学家选集》让她有机会和巴金、冰心、萧军、萧乾、陈白尘、张天翼等中国知名的文学巨匠密切接触。从他们身上,从他们的作品身上,刘慧心汲取了丰富的深刻的人生见解、人格力量。与这些对一般人来说难以企及的文学巨匠接触,对刘慧心来说是那么自然而然发生的事,她没有刻意做些什么,只是按著自己爱好和职业一路走下去。而听从这些文学伟人的人生见地、精闢见解让刘慧心又开始沿著顺其自然的人生路打下了厚厚的积淀。这段时间被刘慧心称为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
移民加国延续创作的追求
1987年作为访问学者的刘慧心第一次来到加拿大。加拿大的蓝天碧海以及众多的亲戚生活在这边土地上,让孑然一身的刘慧心萌生了到这边土地上来生活的想法。
1995年她终於办理了亲属移民, 当最终踏上了这块土地时,刘慧心却发现移民並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先前做访问学者不需为生计发愁的好日子不復存在。虽然已移民到温哥华的三姐刘诚心为她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吃、住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都不用考虑。但是她还是十分失落。早年学习俄文的她,对英语社会无所適从。她形容当时的自己是“得到蓝天,失去大地,心中无数,脚底无根”。
一年多的彷徨尷尬期,让刘慧心有些无所適从,自己那么熟悉的中文字和母语文化氛围就这样失落了。好在天性乐观的她,拿著父母留给自己以及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积蓄,在加拿大到处游歷,排遣心情的同时也瞭解了加国社会文化的状况。
一年多的沈默,让刘慧心发现自己最喜欢最想做的还是中文创作。她想好了,还是沿著这条路走下去,不管多清苦都要走。作为加拿大华文作家协会理事的她做自由撰稿人写人物专访,一个人物二、三千字的文章,她要花费最少一周的时间去细细琢摸,到图书馆大量调阅资料、多次採访、仔细构思、佈局,希望写出特点和韵味。由於她写的人物专访总是眼光独到、妙笔生花,贏得了朋友们的尊重和喜爱。再加上她之前的作家经歷使得她的能力被广泛认可。朋友介绍朋友,就这样没有哪个她採访的人物会拒绝她。她把这些稿子寄往北美华文的主要媒体换取稿费。再加上写专栏以及为本地某报社做夜班看稿所得的收入,吃、住在姐姐家的刘慧心生活没有大的问题。
回馈社会热心社团公益
採访她时,正好赶上前一天她上了一个夜班。能看出来上夜班看稿对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的她来说身体消耗还是很大的。当她淡然地讲起曾经在大雪夜下夜班被困在怎么也开不动车的Oak桥上,我怎么也没想到在一些觥筹交错的社交场合中被人们这样崇仰的一位作家,在现实生活中是这样维持生活的。她却乐观:有姐姐给我提供吃住,我自己赚的钱可以出门旅游多看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虽然赚钱辛苦,但我也算脚踏实地能证实自己的能力。
问她为什么要工作,要写作还会参加那么多的社会活动?甚至还创办了吸收两岸三地、文学艺术领域青年爱好者的三维艺术协会,为他们义务组织各种活动。组织之成功甚至还多次得到省议员奖状。她的答案也简单:她觉得自己是个活跃的人,喜欢写、喜欢玩,社会活动中和社会三教九流接触,才能得到写作源源不绝的灵感源泉。而帮助那些刚刚移民精神生活苦闷的文学艺术青年,成了出於本能自然而然的选择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