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移民双剑合璧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16
在上海申请出国,起初的目标设定在美国。新春伊始,报名参加了GRE培训班;不想因考生太多,没报上GRE考试的名。仔细比较加拿大与澳大利亚的区别,发现自己由衷向往澳洲的阳光、沙滩与海浪,便决定改考雅思,申请技术移民澳洲。
不再吝啬昂贵的考试费、学位认证费、工程师职业评估费和移民申请费等,按照澳洲移民规划局网站上提供的信息,一步一个脚印地运作起来。八月的一个清晨,从邮局取回雅思7分的成绩单,信心大增;两个月后,收到澳洲工程师评估顺利通过的信函;到年底备齐一大摞规定的文件材料,连同中国银行的汇票一起邮寄到阿德莱德,开始了漫长而焦躁的等待。
足足一年的等待中,除了经常上网查看移友的进度,了解远在天边、举目无亲的澳洲的职业市场外,还设法在国内的公司内部换了工作。除了从部门主管升为经理,手下从五个人扩大到十来号外,工作内容也有极大变化。不仅技术面更广、通用性更强,有许多公司内部事务要协调,还有不少国际国内联络的工作。这样忙碌了好一阵子,达到用英文在电话里讨论复杂技术问题的水平,同时获得了澳洲移民处理中心的体检通知。第二年年底,赴澳洲的永久居民签证不紧不慢地来了。
本打算春节时去短登,但由于游客太多,没有订着票,便推迟到“五一”长假。开始上网找工作,告诉人家我有绿卡,并付费成为澳洲工程师协会的会员,得到咨询师修改简历、并在澳洲工程师杂志上刊登求职广告的机会。可惜投了近百封简历,约有10%回信说:“抱歉,我们目前没有适合您的职位,以后有机会再通知您。”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我最彷徨的日子。网上有着太多难以找到专业工作的移民的消息,流行着“一年大苦,二年小苦,三年不苦”的说法,但是我花了两万多元人民币的申请费和无数个夜晚的心思,就这么放弃吗?“移民监”到底如何蹲?我设想了很多种可能的职业,比如移民中介、中学教师、精算师、电工等,但这些无一例外,需要到澳洲付费学习半年到一年,考取证书才能上岗;而且,如果两年后我仍然回国,这些技能由于与早年的经验相差太远,基本没有用处。
耳闻不如一见。请了一周假,加上劳动节,我奔赴美丽而现代的悉尼,激活移民签证,并证实自己选择澳洲没错儿。悉尼象香港一般繁华,却不拥挤;悉尼象巴黎一般历史风韵犹存,却不寒冷;悉尼象荷兰一般干净,却不潮湿;悉尼象芝加哥一般有现代气息,却不隔阂,各式民族与多样文化在这里融合得恰到好处。阳光、沙滩、海浪、绿地、鸟雀、便捷的交通、良好的福利、友善的风俗、稳定的经济增长,土生土长在这里的人们,又有什么能成为烦恼呢?
两周的悉尼之旅,作为新移民的职业市场调查圆满完成,获得三个重要思路:一是与其支付昂贵的食宿费到澳洲孤苦伶仃地以找工作为职业,不如坐在国内温馨的家中,利用业余时间上网找活儿;二是既然澳洲没有电子制造业,却有发达的商业与贸易,那么我也转行做市场吧;三是综合各方面因素,我计划蹲完“移民监”后回国发展,若实在找不到能够首尾衔接的工作,不如去念个工程博士或工商管理硕士。
鉴于手持的永久居民签证有五年时效,与其丢了国内中层经理的职位,到澳洲看着口袋一天一天地瘪下去,不如静下心来,花上一年半载,在国内精心准备。想着自己在电子技术领域摸爬滚打十年,再多干或少干一年差别不大,而且澳洲的市场职位比电子工程师空缺要多得多,于是决定改行做市场。
我确定了一个与技术知识最有关联的市场职位:产品经理。幸运的是,几经周折,我如愿以偿。在告别从事多年、实打实的技术工作前,我突发奇想,找到一位曾给我回信说没有职位空缺的澳洲公司技术总监,写信告诉他:“我很喜欢这个专业领域。您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很想为您工作,不知您招不招学生?”专家回信说他没有资格招学生,但是他有个朋友是该领域的博士生导师。我趁热打铁,给他打了一个电话,他答应把我的资料转给那位导师。再上网浏览,算是找到了组织。此后攻读博士的申请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一个月之内搞定所有的流程。鉴于我已激活绿卡,连申请费也免了。凑巧的是,这一切正好发生在我辞去技术工作的那个月,于是十分轻松愉快地拿到了当时老板们的推荐信。
然而,申请读书是一回事,能否拿到奖学金又是另一回事。搁下折磨人的申请等待,投入全新的市场工作,我头一回如此集中地认识了那么多商人,受益匪浅。鉴于顶头上司是英国人,我有了全天面对面讲英文的机会。长年的技术背景使我很快熟悉了产品,长期荒废的学生记者的技能重露头角,我迅速学会了市场调查、起草合同以及价格谈判等。一个月后我基本适应新的工作,觉得从此晚上不用再看技术书籍,真是一种享受。可是,又过了几个月,我开始担忧我的技术将会慢慢被遗忘,而市场销售基本是年轻人的天下。作为长期职业规划,是该这么走下去吗?
正当我开始怀念以前钻研技术、每天长进的乐趣时,第三年年底来临,澳洲大学的奖学金通知也来了。我长吁一口气,决定好好地学习该门技术;日后我哪也不去,专门在这个狭小领域觅食了。只要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做支撑,那么在这个领域,无论研发还是市场,无论制造还是服务,我均不再害怕。
手持三大法宝良好英文、绿卡和奖学金,来到澳洲留学,尽管相比在国内工作时购买力要差很多,但因为除学习压力外,没有什么身份与经济的压力,并没有觉得很苦。相反,感觉重新回到了大学时代,身轻如雁,可以拾回遗忘很久的广泛兴趣,比如说摄影、文学、音乐、电影、戏剧、旅游等。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