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11


  2009年1月,对外经贸大学派出了由校长亲自带队的代表团赴美招揽人才,这在当今高校的揽才热潮中并不少见。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当今的海归老师亦是如此。相比国内高校毕业的老师,他们的优势究竟在何处?本版特邀请对外经贸大学的几位海归老师,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国际经”

  ——放眼世界的国际视野

  徐永彬(外语学院教授):在韩国留学的几年中,我对韩国的教育体系有比较深的体会。韩国的教育普及率很高,大学教育已经基本上成为大众教育,80%以上的适龄青年都能考上大学。同时,韩国的学校对教师的选择还是相当严格的,选拔高校教师更是如此,这也更好地保证了教育的高质量。另外,韩国对人文社会科学非常重视,投入资金很多,而我国目前还是比较偏重于理科。文理投入悬殊较大,这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因此,这几年我们都在积极争取国家的社科项目,希望能逐渐改变这一状况。

  郭晓凌(商学院副教授):我在法国留学三年多,最大的感触是法国的大学易进难出,不管读学士、硕士还是博士,入校后的淘汰率都非常高。以我在法国首先读的管理学DEA(研究导向硕士)为例,仅有一半学生最终获得了学位。一般三年制的本科生在读完前两年后,必须经过考核选拔才能升到三年级。相反,我国高校大多难进易出,毕业生的实际能力与人才市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当前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教育更应该重视这一点。教育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我国也不能例外,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积极与国外教育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国内高校才会在世界上更有竞争力。

  李海莲(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我赴韩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开阔了视野。当时我的同学来自欧美、拉美、还有亚洲等很多地方,老师也有不同国家的留学背景,这些都有助于我了解多个国家的教学方式和特点,长了很多见识。

  二、“创新经”

  ——打破常规的创新意识

  李海莲:我平时更关注课堂教学方面的创新。由于我教的课偏重理论,比较枯燥,所以每次在备课时都力图在课件上下工夫,有时是一个新的授课形式,有时仅仅是幻灯片上的一个小细节。这些虽然小,但都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论。我制作的教学课件,在全校的基本功大赛中还得过一等奖。我觉得创新不仅仅是大模式的创新,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中也是无所不在的。

  徐永彬:我当年认识的许多留学生,回国后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种敢于吃螃蟹的精神恰恰源自内心强烈的创新意识。2007年3月我们所创办的“中韩同声传译方向硕士研究生”项目正是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了当时国内唯一一项中韩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

  郭晓凌:在国外的留学经历,使我更加重视对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有关部门的协助下,我在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先后开设营销实验和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课程,并在商务调研课上帮助学生开展实地调研,这些都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人脉经”

  ——得天独厚的人脉优势

  郭晓凌:“在法国读书时,管理学院的博士生都在一个实验室工作,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但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经常讨论交流论文写作进程和心得。此外,在工作之余,大家还经常去喝咖啡、听音乐会,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这些同窗好友毕业后大多在高校任教,这为我开展一些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2007年,在对法国巴黎大学管理学院进行访问时,我又与法国和西班牙教授们共同进行了针对商店品牌资产的跨文化研究。可以说,海外留学所建立的人脉关系为我取得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徐永彬:“海外留学经历,不仅是一个求学的过程,也是与各国留学人员进行文化和感情交流的过程。大家同窗共学,形成较深的友情,回国后继续保持联系,互通有无,对自己和本国的发展都会带来更大的便利。我曾三赴韩国讲学,在那里认识了很多学者,与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对于海归来说,这种人脉资源是得天独厚的。又比如,我在韩国时和韩国著名的庆熙大学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依托这一层关系,近两年我们已经选派30名优秀学生到韩国庆熙大学进修,其中一半的人进修时间长达一年,但他们的学费、住宿费全部由庆熙大学方面负责,这为我们学生开拓国际化视野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