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服务 >> 留学新闻普通标题(菜单留学新闻) >> “海归”创业的N种生态

“海归”创业的N种生态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11


  本报80后“海归”送外卖的报道,引发读者关注“海归”群体在烟创业和工作的‘海归’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中的哪些人游入了适合自己的海域,又有哪些人“水土不服”? “海参”、“海带”、“海草”……或许是他们最好的另类注解

  [核心提示]统计显示,从1994年底,第一个留学生回国来烟创业开始, 15年间,在烟创业和工作的留学人员已达400余名,创办企业从起初的3家,增加到了410家。同时,近万名海外学子也在陆续回烟,加入就业或创业的潮流。

  留学海外,国内外企任职高管,辞职开办烟台首家网络送餐公司——本报推出80后“海归”送外卖报道后,引发了坊间有关“海归创业”讨论的持续升级——

  “从10几年前的‘出国热’,到眼下金融危机催发的‘归国潮’,在烟创业和工作的‘海归’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

  “哪些本领让海归之中的佼佼者‘如鱼得水’,哪些缺憾又让一些人‘水土不服’?”

  “创业政策一片大好,烟台如何委有用之才以大任,海归又如何游向适合自己的一片海域?”

  本报记者对如上疑问作了调查,并为烟台“海归”人群中的另类细分,加以解读。

  80后海归多为“海带”“海参”

  贺伯特3个月收到70份求职书

  [词解] “海参”,特指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学生;“海带”,亦称“海待”,特指海归之中暂时待业者。

  [创业潜力指数] ★★☆☆☆

  “风起云涌之,鸾凤还巢之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所催发的多米诺效应之一,是使更多的留学人员“洄游”国内。这一变化,甚至让与就业工作无关的人都有所触动,我市投资促进局高级招商顾问贺伯特就是其中一位。

  “3个月,我收到了70多份求职书,这其中还不包括一些电子邮件。它们出自一些有留学背景的年轻人。”指着办公桌上堆放有半尺多厚的求职简历,贺伯特先生面露惊诧的神情。老贺的助手赵云清无奈地说,帮人找工作,不是贺伯特先生的工作范围,而很多海归人员看重了他的社会活动能力,希望他能在烟台的外企之中谋个职位,或者引荐些合适创业的商业项目。

  赵云清告诉记者,这些求职者多为“80后”,它们的专业背景很广,从商业管理到仓储物流,从电子IT、英语、法语,到餐饮旅游,涵盖了20多个学科种类,由于仅有实习经历,他们中约有10人专业对口,在贺伯特帮助中取得了试用机会,而更多的人选择了暂时待业,寻找新的创业或就业机会。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烟台海归,多为公派留学生,在各行业都如香馍馍般抢手,现今的‘80后’海归,因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创业和就业待遇也各有高下。”烟台环渤海国际人才交流开发合作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烟台的“80后”海归大体分3类,一种是,出国学知识、学到了一身本领的;一种则是出国长见识、混文凭的;还有一种,是纯属出国混日子,看能不能混张文凭,或者能将外语学好也成的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烟台寻求创业的“海参”近1000人,因工作经验和“专业对口”门槛,其中约八成尚是“海待”。

  对于“80后”海归创业的趋势,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的相关人士表示,卸下背后的光环,同时面对现实发展与文化冲突的双重压力,“80后”海归反而表现出有干劲、有激情的一面。他们建议,“80后”海归回国工作伊始,应该学会从低往高做起,由于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国际化经验,只要保持一个平常心态,相信很快得到提升。

  “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海归,如果仅有一腔热情和海外留学经历就想创业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国内和国外创业环境不同,再加上没有实践经验,创业的能力还没有完全练就,可以先到国内的大企业磨砺一下,将在国外学习的优秀管理方式运用到实际中,打好了基础再创业,成功率会更高。”市人才服务中心留学科有关负责人如是建议。

  近50个“海草”被市场淘汰

  创业遭遇“滑铁卢”在增多

  [词 解] 海草,海外归来的因学术学历背景不高、难以找到好工作的留学人员;“海藻”,也称“海找”,不断找工作仍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海归。

  [创业潜力指数] ★★☆☆☆  “如果说,最早一批海归创业失意者与‘水土不服’有关,那么,现在的留学人员创业则与自身能力关系重大。”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烟台分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我市软硬环境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希望回烟创业,但并不是说他们就能有100%的成功率。十几年前,首批“海归”最终无奈“洄游”海外的事情仅有两例,主要原因是,带来的项目不适合烟台经济发展,因此找不到合作伙伴。现今,一些海归创业项目被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拒之门外”,问题很多存在于基本研发能力不足,没能迈过专家鉴定一关。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几十位名不副实的“海归派”在烟台创业遭遇“滑铁卢”。

  “留学人员创建成功的企业达到410家,而此前也有几十家企业因经营不善被市场淘汰。”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该园区,创业项目大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有不少企业发展缓慢,难尽人意。在园区里,曾有10几家企业因自身发展得不好,将厂房出租以获取租金;有5家企业被孵化多年,发展前景黯淡,最后被清退出园;还有几家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连物业费、水电费、房租、员工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

  “企业发展得不好,究其原因,与一些‘海归派’的创业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市人才服务中心留学科有关人士表示,有些“海归派”名不副实,并没有真才实学,回国创业只是为了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企图“浑水摸鱼”;有些海归派的“洋文凭”是从国外一些非正规的大学获得的,教育部门根本就不予承认;还有些留学人员的创业项目不具备市场前景。

  “近几年,一些企业对海归的引进与使用更趋理性和审慎,个别没有真才实学的‘海归派’,如果不抛弃‘捞一把就走’的心理,积极‘回炉’学习深造,在烟台创办企业是不会有市场的!”

  “海鲜”中不到一成是烟台人

  90%以上企业从事“高科技”

  [词 解] “海鲜”,海归之中的明星,回国后大多受到重用者。  [潜力指数] ★★★☆☆

  部分海归“水土不服”,但更多海归的事业则是“如鱼得水”。打开烟台留学创业园的海归人员档案,这个人才群体,许多身怀绝技,从他们之手推出的一个个高新技术项目,常常给世人带来无比的惊喜——

  由留美博士黄龙岗担纲研制开发的 ODT数据光传输和 ORS光网络传输等电信传输产品,一改过去网络中的传输速度及上载质频的局限和不足,并开始崛起于世界光电传输与控制领域;

  留俄博士刘传利,自前年来到开发区创业园之后,夜以继日攻坚不息,终于研制开发成功了常温硫化技术生产橡胶补片,不仅填补国内此项技术的空白,而且产品远销海内外……

  记者采访获悉,在2008年度第二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申报过程中,烟台“海归园”组织了12家企业申报,其中有7家企业已经入围,入围率约为58%,共获科技部创新基金230万元,分别占山东省入围企业总数的33%和资助总金额的33%,位居山东省第二位。

  烟台留学创业园有关专家表示,有海外工作背景的海归们创业成功率较高,特别是那些拥有在海外知名企业或规范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海归。他们不仅熟悉东西方文化,更了解国外大公司的管理模式,在创业时能较容易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带领企业与国际接轨。他们完全可以是中国国际化的先锋力量,是中国和世界打交道的最好的生力军。

  记者了解到,“海鲜”之中,独资创办企业的约占10%,与他人合资的占90%左右。90%以上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项目。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生物工程、医药、精细化工、IT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他们的年龄多在30至45岁,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英国、瑞典和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其中70%在国外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海鲜’的整体生活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属于烟台的白领或金领阶层。他们消费观念超前,消费水平也较高,80%拥有私人轿车。”在幸福开办汽车美容行的一位海归告诉记者,大多数海归人员并不十分在乎挣多少钱,他们更看重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

  三成多“海狮”举家来烟领衔

  实现产值高达70亿元

  [词解] 海狮,“海归”中的大师级人物,主要指学术界权威。

  [潜力指数] ★★★★☆

  海狮,为“海鲜中的升华版”。在烟台,留学人员创办企业中,涌现出麦得津、绿叶制药、万润精细化工等行业代表,都属于海归中的“海狮”。

  “我在最好的时机选择了最好的地方创业。”回想当初,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公司首席科学家罗永章博士由衷地感叹。记者了解到,生于栖霞的罗永章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1987年赴美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他谢绝导师的挽留,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了家乡烟台。

  罗博士所创办的公司自成立以来,已承担多项国家“863”课题重大专项、“源头创新”,并数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成功申请国外专利。而以罗永章为主的博士团队,研发的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恩度”,已获得国家新药证书,成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抗癌新药,填补了国内使用血管抑制剂类药物治疗肿瘤的空白。2005年,曾被评为全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

  于烟台地区经济发展而言,“海狮”的作用日益凸显。统计显示,截至目前,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累计实现产值近70亿元,利税12.7亿元,逐步实现了从“孵化企业”到“孵化产业”的良性循环,这其中功不可没。在罗博士等一批海狮级海归人员的努力下,烟台留学人员所拥有专有专利技术,已经累计达到400项,其中核心技术有145项,成为烟台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沿阵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由于在已经在烟台打拼多年,很多海狮已同这座城市“难舍难分”,他们中很多人已经“叶落归根”于烟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烟创业和工作的400多名留学人员中,有三分之一是举家来烟,并买房定居下来。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