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澳大利亚 >> 澳大利亚留学热点普通标题 >> 自考送我到大洋彼岸

自考送我到大洋彼岸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08

  一个高考落榜生,凭借自考完成人生的飞跃,直至飞到大洋彼岸,这其中有着我们自考生共同体验到的苦辣酸甜。朴实无华的文笔下,可以看到作者生命的律动。它是绝对值得读一读的,下面请做好准备,一副漫漫奋斗长卷,就要逐渐在你眼前展开……

  远离自考战场的硝烟已经有五年之久了,现在我已身在遥远的澳大利亚。

  最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某网站看到仍有许多莘莘学子奋斗在自考道路上的消息,这勾起了我对那段漫长而艰苦岁月的回忆……   我相信,参加过自学考试的人都能体会到那段日子的深刻意义,它对我们而言绝不仅仅是一纸文凭那么简单,而是一段自我奋斗的人生历程,是生命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激励着我们去克服前进道路中的困难,并指引着我们迈向更高的目标。我身边有很多参加过自学考试的朋友,最后都实现了更高的目标,他们此时或是硕士研究生、或是博士研究生、或同我一样选择了留学海外。因此我觉得有必要把我的这段经历写下来,一来鼓励在考的学生,二来作为对自己的勉励。

  一、 高考失利

  相信一大部分考生参加自考的原因是高考失利,因此,本文就从我的高考开始。 我从小就是个不喜欢听老师讲课,而喜欢自学的孩子。高中时代,我是一个立志成为科学家的学生。那时我就读于省内的一所重点中学,理科成绩拔尖,尤其是物理,高中三年的大小物理考试我一直是年级第一。记得刚进高中时的一次物理竞赛,老师发下一份两个小时的物理竞赛题,我用了大约40分钟完成了试卷,而其他同学都做满了两个钟头。最后成绩出来我得了一百分满分,而年级第二名尚不足五十分。

  我对电脑兴趣也非常大,在那玩意对国人来说还很神秘的九二年,我瞒着家里卖掉了几本积攒多年的邮票册,换钱买了一台二手苹果电脑在家自学(后来被父亲臭骂一顿)。高中时代发表了用Basic写的小游戏程序和DOS批处理写的加密程序。在学校,同学们说我是科学怪人。的确,那时的我崇拜爱因斯坦就如同现在的高中生崇拜歌星一样。但不能不说,那段时期的独立思考奠定了我以后自学的基础。 然而,我的理科有多好,那我的文科就有多差。我从不曾完整的读过一篇高中英语课文,那对我来说太难了,虽然我曾试图查找所有的生词去看完一篇课文,但都半途而废。高中时期,我的英语从不曾及格,只有会考例外,但我也必须承认,那是我人生中丢骰子最成功的一次,否则我手上将连高中文凭都没有。英语和语文的失败造成了我高考的失败。95年高考时,我的英语和语文都没有及格,我的数理化也没有任何一门拿到全省第一,那样就可作为特招生被录取。不过凭借理科的优势,我还是以总分超出当年公费重点本科线10分的成绩被录取到北京邮电大学的移动通信大专班……

  二、选择自学

  如果依照我个人的爱好,我最有兴趣的是物理专业,按高考成绩虽然上不了名校,但读一般院校的物理系本科应该是足够了。可是,在父亲的反复劝导下,我选择了就业形势较好的通信专业。这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决定,虽然我至今也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但不可否认的是,从那时开始,我背上了“大专生”的沉重包袱。

  九五年的时候,本科和大专生待遇差别还没有现在这么明显,甚至都被称为大学生而不加以区别。但那时高校已经开始逐年扩招,我有种强烈的感觉,不出5年,全国的就业形势一定会趋于严峻,那时大专生将会被招聘、考研划在“门槛”的外面。

  我承认我是一个时刻都有着危机感的人,我确实比很多同学早些看到了大专生贬值的问题。果然,没过多久,在学历普遍偏高的北京,文凭贬值现象很快就真实的严峻起来。那时的我曾经自卑过,虽然相信自己有着和本科生一样的能力,一样的智力,也一样勤奋,但本科生可以通过考研更上一层楼,而我们大专生呢?

  似乎大专生就只能永远作一辈子大专生了。我觉得这不公平,为什么一次考试的失利就决定了我一生的失利?我在心里燃起一个信念,没有文凭,我一样要自学,要学好,而且要超过本科生!

  于是,大一时我就开始自学物理和计算机专业课程。那时我还比较幼稚和盲目,都是自己从图书馆里借一些有兴趣的专业书籍来看,想成为一个用思维做实验的理论科学家。我记得当时看过的有数学分析、理论力学、高等代数等,这些全都跟我的专业无关。现在我已经知道,那段时期的学习方法是错误的,不系统,章法也比较乱,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没有什么帮助。相反,这种“乱学”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也影响了专业学习的质量。

  三、发现自考

  现在我还能清晰的回忆起我第一次知道自学考试时的情景。

  那是1996年的冬天,当时我和一个同学到北京图书城去买书。经过北京理工大学附近一所中学时,我被贴在校门上的红色条幅吸引住了,那写着“北京市第××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场。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自学然后参加考试拿本科文凭?在现在看来,我当年的幼稚确实可爱,我甚至还冲过去询问今天还可以报名吗?哪怕是明天的考试,我那时也很急切的想去试试。北京的冬天很冷,但我觉得开始有了希望。回到寝室后,我心里很不平静,我一直在想着自学考试的事情,其实当时我对自考并不了解,但我冥冥中觉得人生的一次机会已经来临。

  第二个星期天,我迫不及待的打听到北京市海淀区自学考试办公室的地址,然后赶了过去。到那之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地方不大,像一个街道居委会。院子里面贴着几张告示,有几个解放军战士和几个小姑娘在看。我也凑过去看了看,是有关自学考试政策的和开考专业的说明。经过仔细阅读,我知道我可以直接选择专升本,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重要信息,因为我可以省却很多的不必要的劳动了。但很快另一条信息就让我全身凉了半截。因为按照北京市自考办当年的规定,在校大学生是不允许参加自学考试的。我无可奈何的回到了学校,心想,如果毕业后再参加考试,那我便白白耽误了好几年。于是有些不甘心,一个念头很快闪了出来,偷偷报考!

  四、偷偷自考

  对我而言,在北京市参加自考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的身份证上很清楚的写着“北京邮电大学集体户口”,我很可能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但人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就如同被洪水围困着求生一般,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会努力去争取。为此,我特意打电话向家乡长沙的高中同学询问自学考试在湖南的情形,得到的答复令我为之一振。湖南不仅不限制在校生参加考试,而且自考的规模已发展得相当大。为此,经过考虑,我准备参加湖南省自学考试,这无疑是我人生中又一次关键性的决定。我要长沙的同学帮我报了名,当我寒假返回家中拿到盖着红色印章的准考证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从此,我正式成了一名“自考生”。我永远都记得我和自考的“初恋”。那是97年4月,湖南省第24次自考,计算机应用专业。然而,我面临很多现实问题。

  首先,我必须瞒着学校,这也意味着我必须瞒着寝室里朝夕相处的同学。而每次回家参加考试,我都是找着各式各样的理由。

  第二,我必须瞒着家人。父亲性格十分保守,当初选择就业型大专而放弃本科就是在他的强烈建议下决定的。因为会影响大学的学习,所以他不可能支持我参加自考而,他也更不希望我在学校里出什么乱子。最后,我决定瞒着家人参加自学考试,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我毕业分配。

  第三,自学考试时间和普通高校的期中考试时间相同,我必须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第四、北京和长沙之间相距数千里,每次考试时,我必须提前一天坐火车赶回长沙,而这正是复习的关键时期。因为当时经济条件差,每次回去考试我买的都是硬坐,一坐20多个小时,正好利用这段时间看书复习。

  那段时间确实是非常艰苦,没有名分,也没有人支持,而持续时间之长,压力之大,让我永远刻骨铭心。我还清楚的记得,从97年2月开始,每天我都是在11点熄灯前从自习室赶回寝室然后在走廊上看书到凌晨1点,哪怕是开学的第一天也不曾例外。我还能回忆起,当那些看武侠小说的同学都准备回屋睡觉时,看到我仍在看着专业书,他们眼里流露出一种奇异目光。

  97年的暑假,我没有回家,留在学校学习。诺大的宿舍楼里只剩下几个新疆、西藏路远不回的同学,我一辈子都会记得那是怎样的一种苍凉!平时满满的连一个空位都找不到的自习室,现在整间的空着,我经常在那一坐就是一天。其实,我当时就知道,这已经不是拿文凭这么简单的事了,这是在锻炼自己,这种毅力将激励我以后去承受更艰辛更重要的任务。

  有一次,我在自习室里看书,路过一个老师,可能她看到我在那学了好多天了,便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小伙子,暑假都这么刻苦,是在准备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吧。当时我只是淡淡的回答说我在学些有兴趣的东西而已。但那一刻,我几乎要落下泪来,要知道,她的话既是对我努力的肯定,但同时也隐含着对大专生的否定。她以为我是一个正在考研的本科生,或许根本没想过有很多没有本科学历的人却在更加努力的奋斗着。所以,我一直督促着自己,一定要把自考坚持到底,而且还要实现更高的目标。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