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04
看了“为什么大多数人找不到专业工作?”的文章后,感到该文的立论依据片面,失之偏颇,实为怨天尤人之论,极易误导在加拿大的华人移民。感叹在加华人同胞找工极之不易,生活已十分艰难,真不希望该文再给他们希望改善环境这仅有的一点热情上泼上一盆不负责任的冷水。
该文试图从加拿大的产业性质及结构对问题进行提纲挈领式的分析,并从概率的角度补充佐证,但论据严重不足,推理也不严谨。仅从加拿大大企业的排名榜就得出加拿大对专业工作需求少的结论未免太过草率。如果说中国的农民收入排名低于加拿大的农民,你能说加拿大的农民就比中国的农民多?曾经做过新移民的本人经历过不少道听途说的信息介绍和不负责任的说教,后发现可靠性极差。这难道不能反映出同胞们在专业素质整体水平上的不足吗?进行概率分析就应该将概率事件及概率过程进行全面考虑。移民就业概率低是和事件集合的过程既就业环境分不开的。既使加拿大的专业职位的确如该作者所言的那样少,各族裔在专业岗位上的比例也应该与人口比例相称才对。环顾左右,这并非事实!
加拿大的产业结构是以自然资源、商业服务和出口贸易为主导,企业结构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导。据Statistic Canada公布的数据,加拿大的中、小企业无论从产值贡献和雇佣人数都占其总值和总数的95%以上。这也许可以视为一般私有制国家的特色之一。美国这样的帝国资本主义国家另当别论。单从该作者对这个重要数据的忽略,就可以领略到该文论点的臆想成份。不知该作者是否出席过加拿大的专业会议或者是技术展览,在这些会议上能见到多少华裔面孔?再比较一下求职会的情况,反差恐怕不言自明吧!况且该作者把“白领”与专业工作相提并论,那末专业工作的范围就应更宽。行政管理,商业贸易,医疗保健,金融教育…… 可谓行行都有白领的位子。就算是以大学以上的文凭做个办公室助理,恐怕也算不上有多大的错位。看看现在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实在不能因为华裔就业难就说加拿大的白领职位少。
本人愿以在加拿大跨世纪的经历,从个人角度对华裔移民就业的问题做一个粗浅的罗列,仅供大家参考。本人认为,华裔移民就业问题实实在在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1. 与社会接触晚,缺乏足够的社会关系及经验。试体会外地人进城的境遇。
2. 扎实有效的工作经验的确不足。试看中国的教育方式,工作环境,人与人的关系。有多少消极的东西和有限的技术技能掺合在了一起?即使在加拿大,大家找工的方向不都是心知肚明。
3. 白领工作很多方面需要交流(脑力劳动的重要方面),新移民有多少在语言上真正能够胜任的?想聊天都没什么能够深入的话题。在本地人和新移民之间,你做为雇主你要谁?本人周围的朋友在就业及收入方面的水平的差距与其英语水平有着明显的联系。
4. 本地生人(包括移民的后代),出于自我保护,必然会对新来者有排斥心理。客观地讲,加拿大人对外来移民的接纳态度是完全值得赞扬的。我在中国时也曾跑遍了主要的省份,对于欺生排外的体会可谓深刻。即使在国外,移民们还不能以中国人的统一形象出现,各种同乡会、宗亲会遍地都是,不同地方人士相互攻击在网上司空见惯。难道本地的旁观者就没有他们的看法吗?如果你雇人,你愿意雇这样的人吗?
5. 移民政策不配套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新移民与社会衔接得不好是必然现象,其中的矛盾和问题政府实际上是推给了社会,有些政策甚至加深了矛盾。比如政府对年轻毕业生的就业薪酬补助事实上给新移民找工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坦白地讲,我也希望我的子女在本地毕业后能够优先找到工作。但公平而论,新移民比本地的毕业生更处于弱势,他们举目无亲,生活压力大。不象本地的年轻人,想省钱可以到父母家吃住。新移民交不起房钱就只能卷铺盖走人,他们更需要政策上的支持。然而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实在太少,有投入效率也不高,如ESL培训。本人到加拿大后就上了ESL班,也拿到了政府的补助,但学的主要是阅读和写作,与基本的社会交往和求职找工差距太大。后又曾进修专业学位,政府钱没少出,自己的时间也搭进去了不少,可学的大都是已经学过的。这难道不是政策上的失误?再说专业资格认证,有谁听说过加拿大有一个象样的机制能使新移民的资格得到合理的评估的?
总之,抛弃自身的消极因素,同时争取更合理的政策和环境是新移民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根本。怨天尤人,绝望哀叹或是故作深沉都是没有用的。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