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加拿大 >> 加拿大海外生活 >> 再谈要学会说“不”

再谈要学会说“不”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04

自从拙作“篱笆的风波”见报以来,引起了一些读者朋友的回响和议论。有些读者询问法律有没有规定一定要和邻居分摊修篱笆费用的问题。也有些类似经历的读者通过认识的朋友跟作者交流讨论我们中国人说“不”的一些心理障碍。

先说分摊篱笆费用的问题。迄今为止,多伦多市政府的Municipal Code关于篱笆这一条款里头,还没有规定一方想修篱笆,毗邻的另一方非得与之分摊费用的法律条款(详情可自己到"City of Toronto“网站,点击Municipal code,然后再点击By-Law,最后输入Fence,便可查到详细条款)。 所以,另一方不管出于没有财政预算计划,或认为没有必要修这个篱笆,而不愿意出钱,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说不。然而,我们很多中国人,考虑问题习惯于患得患 失,处处复杂化,明明心里不喜欢,却碍于面子,人情等因素,不好意思,或不敢断然拒绝,结果往往留下无穷后患。我的篱笆就是属于这类思维方式的产物。

按我街上一些邻居的观点,我同意跟邻居分摊修篱笆费用已经是do him a favor(帮了他的忙),我本来一开始就可以拒绝分摊这条篱笆的费用,或者干脆就说不想修这条篱笆。

一来是因为我们两家本来就有一条铁丝网篱笆从后院一直围到前院,两家的前后院一直就分割 得清清楚楚,根本不需要再修一条木头篱笆, 邻居想要privacy(隐私),就得自己出钱。我有一个朋友和她邻居本来已经有一条铁丝网篱笆,邻居夏天很喜欢在院子里BBQ,又不喜欢总被别人看见, 就想修条木头篱笆,但她很通情达理,根本没要求我朋友跟她出钱,反倒问朋友介不介意她修木头篱笆,朋友说不介意后她才自己出钱修。

二来我房子另一边也是铁丝网和一段灌木组成的篱笆,一边修了木头篱笆显得不对称不好看。

三是因为我们今年计划回国,没有充足的财政预算。

这三条理由可以说是相当的充分。但是我们当时考虑太多睦邻友好关系(这一点并没错,但得 有一定的分寸,且对方也通情达理的前提),另外还有一种不愿意占人便宜的清高心态。所以,尽管心里一直不太情愿修这条篱笆,可是就是没有勇气说不。如果我 们一开始就说“不”,就不会有后面一连串劳命伤精力的事情发生。

反观许多加拿大人,对不喜欢做的事情,就敢于直接了当地说“不”,决不会象我们中国 人这样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勉为其难。这个夏天,跟我家互相垂直的街道上的一家人,以及和我斜对面的邻居都修了和我们一样的木头篱笆,他们两家都是自己独 力出钱的。和我垂直街道那家的篱笆是跟我们同一个篱笆公司修的。我是从篱笆公司那儿听说人家是自己独力出钱的,这家的邻居为什么不分摊费用我不知道。而我 们斜对面的邻居,其左邻就是和我家正对面的“哈里斯”夫妇(我在“我的左邻右舍”一文中介绍过他们)。他们夫妇已经退休,每周打两次高尔夫球,应该是很有 钱的,可是当邻居和他商量修篱笆时,他认为现在这样的院子很好,何必修什么篱笆。另一家借口正在考虑卖房子,一条木头篱笆不可能给房子带来增值作用而拒绝 分摊费用(实际上根本没卖房子)。所以斜对面那家邻居只在后院三个方向修了三面木头篱笆,再用两个木门把房子跟篱笆连成一个四四方方的城堡状,前院照样敞 开。他们三家的院子不象我和艾地家,连一条铁丝网篱笆都没有,可是人家的邻居说不修就不修,没有任何精神包袱,轻轻松松的就拒绝了,抬头照样打招呼,低头 依然自割门前草。

正是由于看了这些邻居“从不勉强自己做不喜欢的事情”的处事方式,再对比自己和身边 很多同胞朋友熟人,由于不敢说“不“,总是勉强自己做不喜欢做的事情,最后导致破财,或麻烦缠身,我才觉得有必要把篱笆的风波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教训和体 会。更惨痛教训的例子比比皆是。信手拈几例如下:

例一, 朋友 甲十年前曾经在东区租了一套公寓,签合同时告诉经理,他已经买了新房子,房子可能一年盖好,也可能推迟。经理当下同意他们房子什么时候盖好就搬走,只要提 前两个月给出书面通知就可以。可是,当朋友家搬走一年多以后的某天,突然接到公寓管理处的一封信,信里说由于他们搬走后,那套公寓近两个月没有招到新租客 而损失了一笔房租,要求朋友赔一个半月的房租约一千块钱,如果他们几日内不寄钱去,公寓管理处就要把他们告到法院去。朋友夫妻接到这封信后,太太说,凭什 么事隔一年多才说租不出去,这一定是敲诈,不要理它,坚决主张不给钱。可是丈夫一看上法庭就害怕了,于是以花钱消灾,息事宁人的心态悄悄地给公寓管理处寄 了支票去。过了很久,偶然发现同事中有几个也曾在那栋公寓中住过,而且全都收到过相同内容的索钱信,但谁也没给钱,其中一人还打电话去把经理臭骂了一顿, 不仅不给钱还出了一口恶气,最后,也没发生什么上法庭的事。总之,只要你按租约规定提前给公寓管理处2个月的书面通知,(一定要有公寓管理处签收的证据, 如你发传真的收据等文件。)

例二, 朋友乙自卖了小店,交接的最后两个星期和买店的新主人盘点货物并手把手教他如何经营运作生意,两个人相处得象兄弟似的。到了最后两天,对方问卖店的朋友乙 能不能把店的钥匙先给他一把,说他预定的一批货物有可能提前一天送到店里,为免搬来搬去,他想直接放进店里。卖店的朋友潜意识里觉得不应该给钥匙,因为还 有一笔好几千块钱的款子等最后一天才结算,万一人家拿了钥匙翻脸不认人怎么办。可是,刚闪过这个念头,又觉得自己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人家那么 nice的人想坏了。再说,已经跟对方相处了十来天,都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虽然不是同胞,可人家一口一个“brother”叫得胜似同胞,实在抹不开面 子说不。于是,犹豫了片刻,朋友给了人家一把钥匙。结果不说大家也能猜得到,对方拿到钥匙后便形同陌路,不仅不付几千块钱的购店款,随后更换掉了门锁。朋 友多次交涉无果后,只好把他告上法庭,至今还在排队等候开庭。

例三, 朋友丙天生就不是适合做传销的人,可是经不起朋友软摩硬缠,违心地同意加入某传销公司,半年多交了上千块钱会费后才忍痛退出。除了损失金钱,还有堆积如 山,用也不是,扔又不舍的产品,外加断送的友谊。朋友丙常常后悔莫及地感叹,早知钱也浪费了,人也得罪了,还不如当初就说不,再坏也坏不过大家彼此不照 面。

这种兔子专吃窝边草,硬拉朋友熟人加入传销队伍的例子简直多得不胜枚举。为什么总能得逞?就是吃准了朋友熟入之间不好意思说“不”。

归纳起来,我们中国人不敢说“不”主要出于以下几种心态:

一是胆小怕事。不想因为说“不”而惹麻烦,例一就是这种情况。二是撇不开人情面子,生怕 说“不”后得罪人。后面两个例子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一种心态是不分青红皂白,只唯非中国人马首是瞻。这种心态的人天生自卑媚外,缺乏独立人格。常 挂在嘴边的话是“连洋人都这样,我们更...”“人家主流社会就是这样的...”。

当然,纸上谈兵,或品评别人具体个案的时候,指点别人说“不”很容易,轮到自己碰到该说“不”的场合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碰到一个善于软磨硬缠的对手更是难上加难。但无论多难,该说“不”时还是得说。

其实,一旦克服了那些胆小怕事观念,或撇开了人情面子等心理障碍后,就会发现,其实说“不”以后也不见得有什么严重后果,天既不会蹋下来,地球也照样转,说“不”后活得更理直气壮,更有自尊和自信。

不过,在说“不“以前,一定要先反思自己是不是有说“不”的充分理由,是不是既不占对方便宜,也不是无理搅三分。

说“不”时尤其要注意方式,有理也要有节,决不能一副苦大仇深或义愤填膺的心态,不跟对方撕破脸皮是最起码的态度。不卑不亢,彬彬有礼,郑重其事,应该是说“不”的最高境界。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