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加成首页 >> 留学服务首页 >> 留学加拿大 >> 加拿大海外生活 >> 从餐厅杂工到大学终身教授

从餐厅杂工到大学终身教授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04

  从魁梧的体形看,顾雄更像东北汉子,但一经攀谈,就能感受到那种四川人的火热心肠,心细如发又思绪缜密。在他的书柜上,摆放着一个很不起眼的小纸片,原来是他乘机初抵温市时的行李卡。已然发黄的旧纸片记录了移民生涯的起点,也代表了一种根的牵挂,胜过千言万语。而就在这个小纸片旁边,搁着一封卑诗省长金宝尔刚寄来不久的信,是对顾雄荣膺《温哥华太阳报》评选“百名最有影响华人”的祝贺。

  这种对接代表了顾雄一个重要的人生段落,但大凡漂亮的人生片断,其完成的过程都不免有些沉重。

  挤压变形的可乐罐

  学生餐厅里“乓”的一响,一个空可乐罐被长头发的学生踩在脚下,然后丢入垃圾箱内,顿时发出脆铮铮的碰撞声,与里面许多个压瘪的空可乐罐摞在一起。

  过了一会儿,一位中年男人走过来,将垃圾箱内鼓鼓的黑色塑料袋取出,他把垃圾袋拎到室外,下意识地把拽拽帽檐,像怕被熟人认出似的,这个动作却让他苦笑了,刚来这里打工,有谁认识他这个中国大陆的大学教授呢?

  这种落差的触动使他心情有些暗淡,随手清理垃圾袋里的东西,一堆挤压变形的可乐罐出现在面前。身为画家的他忽然触景生情,当时正在两种文化的挤压状态,想到可乐罐没有挤压前都一模一样,可是挤压后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材料还是原来的材料,可是一个新我就是在这种残酷的挤压下诞生了!艺术的灵感与人生的顿悟同时迸发,令他不能自已。入夜拖着疲累的身躯,提笔作画,画的就是一个硕大的挤压变形的可乐罐,洋溢着与命运抗争的倔强。

  当有人愿意帮顾雄在温哥华举办一个画展时,他没有拿出以前的得意之作,而是画了一组在卑诗大学学生餐厅打工的“生活写真”,“挤压变形的可乐罐”就成为主打作品,引起极大反响,不少观者在这幅画前驻足凝思。

  现在已是卑诗大学终身教授的顾雄,在住家客厅的墙上仍然挂着那幅“挤压变形的可乐罐”画作,我们就从这幅画进入了主人的往昔。

  山旮旯的25本素描

  顾雄就是喝长江水长大的重庆生人,虽然家里没出过画家,但在父母都是教师的家庭,还是能承袭世传的书香。

  1972年从重庆31中学毕业后,顾雄与弟弟一块到宣汉县清坪公社插队。那里是四川与陕西交界的大巴山地区,出了名的贫穷。即便条件那样艰苦,顾雄没有中断过习画。白天在地头画农夫,晚上在煤油灯下临摹,那时没电。就这样在为时4年的插队生活中,坚持不辍的顾雄画了足足25本速写和素描,像日记一样记录了年轻人眼中的大山生活。多少年后,这些素描的一部分在美国纽约展出,有学者惊叹:这实在是极其难得的研究文革史的珍贵资料。

  对于插队生涯,顾雄说对自己一生影响巨大,培养了他逆境中坚守理想的意志,永不放弃希望。他说如果没有这一段经历,要熬过在加拿大最初的艰难岁月,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寻根在湘西边城

  顾雄1978年参加高考,进入四川美院绘画系,以后又选择版画作为自己的专业。顾雄就读的年代,正值大陆洞开国门兼容并蓄,刚刚打破文革十年的各种禁忌。当他第一次读到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时,顿时沉浸在大师笔下的湘西风情之中。等到动手准备研究生毕业作时,他就决定以《边城》为题材创作一套组画。

  为此,他专门到湖南凤凰城住了一个多月,了解风土民情进行写生。这套组画共35幅,以纤细写实的手法,展现了特定地域的人文风貌,体现出人与自然的文化内涵。毕业作品发表在权威的《美术》刊物上,受到专家们的很高评价,被认为借鉴传统,表达出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正是《边城》组画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华与特质,受到前来访华的加拿大艺术官员的赏识,特邀作者顾雄作为访问学者赴加,由此揭开他艺术生涯新的一页。

  大陆装置艺术第一人

  可以说顾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与加拿大进行交流的艺术家,1986-1987年在阿尔伯塔省班芙艺术中心进修。班芙艺术中心汇集了全世界近百位当代艺术家,各种流派异彩纷呈,令第一次走出国门的顾雄大开眼界。

  正是在班芙艺术中心,顾雄初识装置艺术,茅塞顿开,马上开始这种新的尝试,创作出20英尺长的与环境连成一体的作品,立刻展示出他在这个领域的才气。所以一年届满后,系主任极力挽留,愿意提供担保,但他当时谢绝了这份邀请。

  回国后,顾雄就一门心思地进行装置艺术的介绍与推广,当时在大陆,很少有人清楚装置艺术的来龙去脉,可以说顾雄是国内在课台上宣讲装置艺术的第一人。然而顾雄很快发现,他在班芙得到的思路很难在国内展开。

  洋插队的淬砺

  为了进一步把握装置艺术这个门类,顾雄于1989年8月再赴班芙。随后按照加拿大特殊人才政策转为移民。

  1990年8月底顾雄来到温哥华,从访问学者到移民的身份转换,遂开始被他戏称的 “洋插队”生活。同年,太太和女儿也从四川过来,全家的生计顿时压在顾雄肩上。其实他当时要靠画笔也能维持生活,到街头或公园去画人像,有不少大陆画家在海外都是这么做的。可是顾雄坚守一位朋友的忠告,即不要卷入商业绘画,久而久之就会磨掉棱角,失去创造力。

  为了这份信念,他先去干体力活,积累所谓“加拿大经验”。有时一天要打3份工,一天干十几个小时。早上5点到10点洗床单,然后到车行洗车,晚上6点到10点再去食品店做比萨。

  最初一家住在地下室,一住3年。以后有人介绍他到卑诗大学学生餐厅干杂工,他欣然接受,不但时薪从5元长到10元,而且是在高校里面,离学术与艺术更近了。

  从助理到终身教授

  业余时间顾雄坚持创作,内容就取材于当时的打工经历,并取名为“顾雄的世界”, 1991年在温哥华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画展,其中就有“挤压变形的可乐罐”。当地一些报刊进行报道,一篇专文的题目是:《1991年顾雄在碾压之中》,顾雄看到这个标题,泪一下就夺眶而出。

  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在打工之余,顾雄每年都会有一两个画展,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先是被卑诗大学艺术系聘用为part-time技术员,在画室辅助教员指导学生习画,然后当助教,讲师,2000年当上教授,2005年成为终身教授。

  顾雄正是用自己的艺术实践证明自己的能力,他的装置作品被称为突破了人的本性的限制,表现出理论与视觉的结合,终于得到主流社会的承认。

  来源: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