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04
已经连续数年被《美国新闻和世界时事报道》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里聚集着来自中国百名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作为海外留学的一个群体,他们都在想些什么?在国外读书的日子有些什么不同感受?本报驻美特约记者陈屹对此进行了采访。
(文接本报上周四30版)
记者:你感觉出国留学后自己有哪些得失?
骆秋野(来自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如果自己未出国,应是在北京的某家外企平平稳稳地做着我的高级白领;拿着足以满足我各种小资情调追求的收入。
几个好友,若干爱好,坐看云起,没有太多的精彩,有的却是生活的平淡和自在。也许很快结婚,也许一直单身;偶尔的夜晚,想起我的出国梦,也许叹息一两声,也并不会为此失眠。
看现在的自己,身处名校,受很多人的羡慕,自己也觉得无尽的骄傲。但学习紧张,生活艰辛,前途难卜,并不因身处名校而少半分,自己只能做到坚强而独立。
如果用人来比喻的话,应该说美国像个个性鲜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的孩子,他(她)的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和突出,对此,你非爱即恨。最喜欢美国的包容性,特别是在纽约,无论你任何文化,宗教,信仰,爱好,你都能在这儿找到和你一样的人群,而别人也不会因为你的不同而大惊小怪。
最喜欢美国女孩的独立和坚强,身边的美国女孩,除了PARTY和正式舞会时穿得千娇百媚,平时说话做事大多和男生一样果断干脆,大大咧咧,不会利用自己女性的身份去获取男性的照顾。出去吃饭娱乐AA,男生不用担心钱包,女生不用担心欠人情,双方心理都少很多负担。
喜欢的还有很多:喜欢大多数美国成年人温和有礼,遵守公德;喜欢很多美国年轻人热心公益事业,不重视物质;喜欢美国年轻人穿着随意和自然,不像日韩年轻人盲目崇拜名牌,等等等等。
最不喜欢美国年轻人的PARTY,在校学生平时学习压力大,到周末,总能找到地方有人开PARTY,不一定需要什么名义,只要有酒喝,有舞跳,一定热闹。
这样的PARTY我去过四五次,大多是为了不驳朋友的面子去捧场,大堆的人端着酒杯站在小小的客厅或走廊里,背后有震耳的舞曲音乐,认识不认识的人都要满脸微笑地寒暄聊天,在这样浮躁嘈杂的环境里,这样的聊天往往是肤浅客套的。
不喜欢的还有很多:如不喜欢大多数普通美国人不关心美国之外的事,认为美国便可代表全世界最优秀的;不喜欢美国人虚伪的赞美;不喜欢美国落后的公共交通和美国人对汽车的严重依赖性等等。
朱小蕾(来自英国):美国人比较自大,对世界其它地方的基本常识根本不关心,这跟他们不出门有关系。看看已经学成毕业后的留学生生活,一找到工作后,就开始忙着办理美国合法长期居住身份,然后,结婚,买房子,生孩子,一环套一环,被套住。表面上,大家过着比较好的中产阶级生活,实际上,非常没有自我的生活。
对此,我更喜欢欧洲的生活,因为那里已经不仅仅限于停留在金钱的范畴之间,还有更高层的精神生活。确实美国的工作,房子,身份都是能让人抓得到的东西,但是,我昔日上海育才中学的同学们,大家在国内奋斗得都很好,所以,已经不像我们当初一定非要靠出国深造来改变命运了。
李虎生(来自清华大学):至于得失嘛,大家都在学术研究上颇有所得,我也感觉现在自己的研究水平比起在清华时又上了一个台阶。而且这边很好的生活条件也算是一得吧,至少现在自己已经是有车一族了,过了把童年时就憧憬的瘾吧。
可失去的也很多,在这里的单身汉们哪一个没有一些伤心的故事呢?在象牙塔里呆得太久的人往往在感情上是很单纯的,可愈是单纯就愈不能适应现代爱情里那些纷繁嘈杂的东西。可是谁又不企盼有个温暖的家呢?
大雪的天气里,顶着寒风跋涉回住处时,多希望那明亮的灯光里有一个人在等你回家啊。对着空旷的屋子,想说句话却没有伴的时候,心里真的有点哀伤。
好在,校园里大家住得很近,光棍们聚一聚,也颇有单身汉的快乐(恐怕真结了婚时,又要想念这种城外的快乐了)。到了美国,就不要太奢望爱情了。也许在美国最好就是不去想得失,学一点老庄的生活哲学。
对于未来,我不是那么雄心勃勃的人。我挺想回清华做个教授,自由自在地做一点学术。不过也许找到老婆后就不一样了。在海外,有一种心悬挂在半空飘荡的感觉,看来应该把老庄的书烧了,换本尼采的看看,其实我最爱看的还是周星驰的片。哈哈!
黄超(来自清华大学):至于得,只要我们天天在学习和奋斗,无论你在世界的各个地方都会得。至于失去什么?出国前,我一个月至少可以挣上一两万块钱,如果这样工作四五年下来,不仅可以非常容易进入相当不错的生活水准,而且经济实力,生活圈子,人际关系,都会有了一定的世界。
而这四五年在美国,才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博士生,除了读了百千篇论文著作,写了几十篇论文,做了许多试验之外,如果我们想回国,想出谋划策,作为两手空空的海外留学生,谁要听你的呢?
如果为了证实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经验,再在国外干上四年五年的,也许这个人生最宝贵的十年要在海外度过,你说值还是不值?
每当别人问我该出国还是不该的时候,我定会对他讲“如果在国内你有一个伯乐器重你,千万不要出来。”
卢君:毕业后有机会能回国发展,我非常想回国,因为那里是你熟悉的环境,发展起来,也不会差的。总之,我们都来自中国的四面八方,谁也没有想到会因为留学,有一天要在大西洋的那边相会。
记者:记得2001年11月在美国我见到了刚来美国留学3个月的北大毕业生王怡乔,在此把她的感受分享给读者,也作为我这篇采访的结束:
“……到美国真的上了课之后,当曾经的追求开始成为现实之后,隐隐地却又真实地感到了失落。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像我一样,来之前就知道自己会念一个自己并不怎么喜欢也找不到工作的一个专业,而且是很长很长的博士。反正我是。
我开始怀念那两年的执着,因为至少那个时候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知道自己有个不是太远却也不是太近的留学梦。但是现在,我来了,却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走下去。
我知道为了来美国很多人都妥协了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兴趣,当所有的机会成本就此付出之后我不知道来美国又到底会让我们收获什么,除了一个学位。其实很多这些问题都是在出国前就该理智地考虑到的,只不过当时情愿自欺欺人也要去忽略这些来了之后的问题。
现在,一切都真实了,所以对我来说,来美国其实只是一种执着的结果而已,我更愿意把我来美国的这段称之为一种经历,而不只是深造。
到现在为止我仍然困惑着,我还是没有找到我该在美国怎样学下去的方向。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继续执着于五年的博士学位,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该继续执着于太平洋两端的爱情,我不知道。
在这个陌生的国度,我只知道我最初的执着就是让自己在这里坚持下去,永不放弃。”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