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背后写着中国两个字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03
我在美国旧金山的街头报摊上看到这份中文的文学报时,心里好激动。这份报纸主要刊登新老移民,中国留学生学者写的小说、散文、诗歌。中国人离开本土,他们面临的种种挑战和所感受的酸甜苦辣,只有群居在这里的人们才能互相交流发泄,彼此安慰,去感悟人生。
居住在美国的数百万华人,他们需要这样的精神食粮。
带着崇敬和好奇,我采访了美国旧金山时代有限公司总裁黄运基先生。
和他第一次见面约好在旧金山假日酒店,他走近我时我几乎不敢相信他就是旧金山时代有限公司总裁黄运基先生。这位社长兼总编辑的黄先生穿着一身并不挺括的西装,皮鞋也并不锃亮,领带的颜色也不夺目,手里提着菜市场买菜的塑料口袋,里面装得鼓鼓的,是带给我的几期《美华文化人报》和他在中国大陆的文学刊物上发表的作品。
那些不修边幅的人,大多都是内心充满自信毫不矫饰的人,经验这样告诉我。他和我和蔼地寒暄几句,我们就像老朋友一样交谈起来。他的眼睛像两把利剑不停地舞动着,好像能看穿一切又容不得半点虚假和虚伪。他告诉我:Trustyourfeelingsanduseyourhead.(信任你的感觉,使用你的头脑)
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他对社会、人生、历史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许多国家的舆论一致认为美国是个民族大熔炉,而他却认为美国是个民族大拼盘,这一精辟的阐述应该写进历史。美国是个以白人为主体的社会,虽然有开放的移民政策,但各民族之间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很难相融合。中国人离不开唐人街,无论是从中国台湾、香港、大陆移民来的人,他们都离不开中国城,他们喜欢吃中国饭,结交中国朋友;前苏联人都集中住在俄罗斯山上,去自己的食品店;墨西哥移民聚居在一起,他们从事着美国社会繁重的体力劳动;美国上层社会、法律、医疗、金融大多数是由美国白人垄断着。
美国哪一天真正关心过中国的人权?他尖锐地捅破这层纱幕,他们只不过利用一些在他们看来所谓的中国民主人士反对中国政府,他们真的支持他们吗?当初费力地把他们弄过来,又上电视又上报,现在谁管他们,他们有家不能归,在美国又没有生存能力,多惨啊!开心,伤心,痛心,信心,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黄运基像所有中国人一样坚信这一点。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海外侨胞是多么开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受外国人的气,只有中华民族的强大,中国人才能挺起腰杆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他和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一样关注着中华大地的每一个变化,关心着祖国的命运。当中国发生三年自然灾害时,他为自己的爱莫能助而伤心;当1966年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摧毁那么多文物,无辜地伤害了那么多优秀的文化人时,他难以掩盖自己的痛心。近些年来中国国门大开,改革开放后他频繁地往来中美之间交流文化,又是那么充满信心,他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将神州大地建立成富饶美丽的乐园。
黄运基对人生、历史、社会有那样深邃的思考,对文化事业有那样执著的热爱,这些都来自生活阅历给予他的磨难。
他15岁来到美国,刚一上岸就被关了整整两周。他出生在广东斗门县一个三代华侨之家,那时漂洋过海的都是走投无路的穷人。他五岁丧母,父亲在旧金山既不识字又不能写信,他带着三岁的妹妹放牛,拾猪粪,挑砖头。因为穷,小学三年时就失学了。收养他们的堂伯父母因为生计而犯愁,甚至打算卖掉自己仅有的一个儿子,但无论如何都要养活寄养在他家的黄运基兄妹俩,伯母舍不得,两口子吵起来,小黄运基待不住了,他带着妹妹偷偷溜出来,来到田间窝棚里抱头痛哭,伯父追赶出来,心疼地责备他们,天塌下来有大人顶着,他们再也不许这样了,三个人抱在一起痛哭。他至今铭记着伯父的养育之恩。
刚来到旧金山时,父亲在一家白人医生家当仆人,战战兢兢,凡事逆来顺受,那天父亲挨了东家一巴掌,回到厨房伤心地哭着。黄运基那倔强的性格,看不惯父亲的老实,心里憋得受不了。那天晚上,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决定搬出来。
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排字,他意识到自己的文化水平不够,就自学。他用五年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历史、地理、哲学、文学,并且熟练地掌握了英语,为他后来从事新闻工作打下了文化基础。
他感谢巴金先生,当年正是他的《灭亡》和《新生》确立了黄运基的人生价值。不满足为生存而活着。1991年1月他在上海如愿地拜见了巴老,巴老送给他一本《随想录》合订本和两瓶酒。
抗美援朝期间,他被征服兵役。在军队里,他常常写稿坦率地发表对时局的观点,他认为美国无视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存在,不和中国建立正常关系是一种错误。他的文章很快给他惹来了麻烦,他被送上军事法庭,最后给他一个“不光荣退伍”的惩罚。拿着这样的证件,在全美都找不到工作,他领教了美国所谓的民主和自由。后来还是一个公民权利联会为他鸣不平改正了那个结论。后来当局还给他找麻烦,移民局以他非法入境为借口迫害他。所谓非法入境是指当初用其父所买的他人文件,随他人的姓氏入境,当年因谋生而来到美国的中国穷人都是以这种方式入境的,他被判入监三个月,至此他仍然不服。
60年代中期,他出于对世界的关注,拿起笔来写作,向《东西报》、《世界日报》投稿。由于观点犀利,文笔流畅,两家报纸的总编都很赏识他,他先后在这两家报纸当了编辑,从此开始了新闻生活。
他渴望有一份自己的报纸,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1972年2月《时代报》创刊了,这是当时唯一大量报道中国大陆消息的报纸。他在美国华文报纸界争到了一席之地,吸引了许多华侨侨胞的义务服务。所谓的报馆就是一间屋,一部打字机,社长文员编辑记者打杂的全是他一人,他每天还得抽几小时去料理自己开的餐馆,把编好的版面送印刷厂,再把印好的报纸送给报摊。凑巧的是该报与尼克松访华同一周问世,并且头版头条就是报道尼克松访华的特大新闻。1983年《时代报》由周报改成日报,由当初一间小写字间发展成具有自己的印刷车间,照排房的规模。在邓小平访问美国之际,黄运基作为时代报记者参加了采访,里根访华时他也随记者团前往中国。在西方有句谚语:“你要某人破产就怂恿他办报纸。”中美建交后,中国大陆的消息和新闻,各大报纸争相报道,《时代报》因报道特点不显著,销路急剧下降,日日亏本,最后他押上了自己的房子,还是在1986年11月15日含泪宣布停业。
他对新闻事业的关注,对存在和发生都充满了极大的兴趣,他耐不住寂寞,于是又义务地为香港锐报当旧金山分社社长,经常撰稿。他每天读好几份中英文报纸。
作为时代公司总裁,他承印《人民日报》海外版,十年来能让在美华人读到《人民日报》,并且为祖国的建设日益繁荣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而努力,功劳应归于他,历史应写进他。
如今他又办起了《美华文化人报》。这是一份一分钱不赚的报纸,编辑全是热爱文学的华侨,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编稿,作者都是漂流的中国人,他们有话要说,他们直抒胸臆,感慨人生,他们需要一个文化角,一块园地表达自己,启发别人。黄运基组织、管理、负责印刷。每一期报纸印出来,黄运基向中国80多家文学期刊赠阅。每一份报纸光邮费就两美元。他热爱文化事业,喜欢结交文友,先后接待20多个中国新闻、文化代表团。最近他又与沈阳出版社合作,出版美国华侨文艺丛书。他闲不住,凡对中国有益的事他都热心去做。加州的选民手册,是他译成中文的,他曾投资与常州合资创办华文印刷新技术有限公司。加州大学请他去讲学,他题了两个大字:中国。他对美国人讲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他想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今天,他还被聘为济南大学文学院顾问。他精力充沛旺盛。中国有一句古话: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一个甲子的他驾驶着生命的列车呼啸着奔驰,他后面阔大的生活背景上写着两个大字——中国!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