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03
在Saul Weprin民主党俱乐部29日晚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华裔徐朱留弟和其他四人获颁“年度杰出社区贡献奖”。与许多移民一样,徐朱留弟和丈夫当初也是抱着给孩子最好教育的目的去美国的。不过,她的聪敏、精明和永远跑在人家前头的劲头,却帮她成就了另外一番事业。
从一无所有到餐馆老板
据美国《侨报》报道,从一无所有到开连锁餐馆、再到房地产商。徐朱留弟的成功轨迹跟许多在美打出一片天地的华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作为只有初中文化、不谙英文的华人女性,成功后又欣然回馈华人社区,徐朱留弟很不容易,也很难得。
在接受采访时,她几次用“一无所有”来形容自己一家从中国台湾去美国时的情景:一家六口挤在曼哈顿第6街第二和第三大道之间的一个Studio内,先生在一家法国餐厅做服务员。她自己原想在衣厂工作,但到衣厂上班照顾不到自己的小孩,跟赴美培养孩子的初衷不符,于是徐朱留弟买了台毛衣编织机,一边在家织毛衣,一边照顾孩子。
徐朱留弟很会持家,为减少开支,到美前,她为四个孩子准备了足足可以穿三年的衣服;家中很多家俱也都是从街上拣来的。“当然,美国人的生活水准高,丢的东西也还挺好的,”徐朱留弟说。
就这样,通过四、五年的原始积累,再加上一家人的省吃俭用,当在曼哈顿开餐厅的弟弟问她愿不愿意合伙开餐厅时,徐朱留弟已经可以拿出一笔不小的资金了。
徐朱留弟的第一家餐厅就开在曼哈顿第五大道和第六大道之间的56街上,名叫“春风得意楼”。餐厅一开业,果真就跟名字预示的那样生意火红、顾客盈门。
曼哈顿首个开日餐厅的中国人
上世纪80年代的曼哈顿,中餐馆没有现在那么多,顾客自然也多。中午定外卖的更多,常常是3个小姐同时接听定餐电话都忙不过来。而当曼哈顿的中餐馆一家家多起来的时候,中餐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徐朱留弟又将眼光投向了日本餐厅。于是,开中餐馆的徐朱留弟又成为曼哈顿第一个开日本餐厅的中国人。
徐朱留弟为她的日本餐馆取名为“樱花”。鼎盛时,“樱花”共有8家连锁餐厅。徐朱留弟的先生于1992年去世之后,徐朱留弟一人主理着家族生意。当日餐渐渐风行,日本餐馆也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时,徐朱留弟又盘算新的计划。
1998年,徐朱留弟决定关闭其他日餐厅,只留一家位于百老汇街和83街的名叫Neo的高级日餐厅,并将全部的资本投向了房地产。90年代末的纽约,正处房地产疯长的年代,从今天纽约的“天价”看,徐朱留弟的当机立断显然是明智的。
而徐朱留弟也达到了当初到美国的目的:四个孩子都大学毕业,有了令人羡慕的工作。如今,徐朱留弟的大儿子管理着房地产生意,二儿子管理着Neo,其他两个儿子也都在知名美国公司做事。
致富不忘回馈社区 为华裔年轻人经商从政铺路
徐朱留弟说,她到美之前只是初中文化,英文不好,属于那种“英文写不出几个,也讲不太多的人。”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取得成功。“只要你想做,你就可以做到,当然你必须对人生有所计划。”
徐朱留弟常教育孩子的一句话是“人一生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辈子穷。”徐朱留弟相信,一个人,不好好计划自己的一生,才会受穷;有了人生规划,才有可能实现美国梦。
徐朱留弟说,新移民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英文不好,没有怎么念书,就看轻自己。其实在美国,很多人读完了硕士和博士,找不到好工作,照样一无所获。徐朱留弟说,她的成功归因于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才的信念,当然还有反应快,思路活。
将生意交孩子打理后,徐朱留弟的心思逐渐转到社区事务上来。除了给美华防癌协会、华人老人中心捐钱捐物外,徐朱留弟还积极鼓励移民女子做生意,为华裔年轻人从政铺设道路。
徐朱留弟说,31年前到美时,中国移民还不多,没有人可以问,也不知道上哪里去寻求帮助,而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这些机构可以为移民提供做生意的咨询。
谈到华裔年轻人,徐朱留弟说,华裔年轻人中有许多优秀者,他们只是需要机会和帮助。两年前,她参加了“国际青年领袖基金会”,为该基金会选拔亚裔年轻人去白宫实习。徐朱留弟说,她之所以参加这个基金会并积极捐款,就在于该项目为亚裔年轻人了解主流社会、进入政界打造桥梁。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