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留学生状况之我见
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6-02
就在昨天,小羽在悉尼度过了她的19岁生日,也是她第一次在没有的亲人的陪伴下度过的生日。
作为她男朋友的好朋友,我被邀请参加了她的生日聚会。也让我对于像她那个年龄层次的新一代留学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小羽是上海人,父母是生意人,都属于高收入阶级。小羽在上海读高中的时候,就已经把主要的学习精力放在了学英语上,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出国。对于她来说,没有出过国就等于没有见过大世界。而且,可以有个更好的环境学习英语。当然,在现在这个社会,英语的重要性已经很明显了。虽然出国的热潮已经没有90年代初那样疯狂,对于她父母来说,孩子能在外面读书,仍然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和生意上的朋友谈论时,也觉得脸上有光了。至于为什幺选择澳洲,据小羽自己说,是因为留学中介的介绍,认为这里的环境好,既有西方社会的文化,也不像美国那幺鱼龙混杂。更重要的是,签证的把握比较大。
和我这一代的留学生比较,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消费。全职读书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像小羽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很少人打工超过10个小时了。上一代留学生们绞尽脑汁想找到超过20小时以外的黑工的情况,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思议了。这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个是留学生的家庭条件愈来愈好,而且父母宁愿省吃俭用就供应这个独生子在外面的花费。经济状况已经不再是迫使小留学生们打工的动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留学生年龄的低龄化。很大部分人在培养自己单独的生活能力,已经觉得应接不暇了,何况打工?况且,很少有雇主愿意聘请20岁以下的孩子。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发生在我另外一个朋友的事情,她也属于小留学生这一类的。刚来的时候,为了方便,就找了一个距离学校很近的apartment,后来由于觉得离city太远了,购物不方便,马上又换了一个离市中心很近的地点。房租是原来的那个的2倍。而且,原来的房子的契约还没有结束。就是说,她要同时承担两个地方的租金。这样的事情,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浪费,可是据她自己说,在她的同学中间,契约合同没到期的时候搬家,是很正常的事。我不知道这种的情况的普遍性是喜还是忧。有一点我觉得是很清楚的,就是她们在做出某些选择的时候,并没有把金钱考虑进去。
越来越多的父母倾向于早点把孩子送出来深造。早一点接受西方世界的文化熏陶。很多思想和行为都没有成形的少年构成了出国大潮的主流。这些年轻的留学生们比国内的同胞更早地知道什幺叫孤独和独立。所以就同年龄的学生而言,出过国的人明显要比国内的人早熟。还有一个可能的负面印象就是,在外国的孤单的生活环境中,很容易造成年轻人的某种性格上的扭曲,以及人生观的畸形认识。
亲情和友情是孕育一个少年健康成长的必须因素。在为了达到让孩子成为一方面的强者的时候,很可能也让他在另一方面成为了弱者。
房子,车子,已经是新留学生中很常见。当你走在马路上,当一辆小跑车带着轰隆的经过改装的马达声从你身边呼啸而过,千万不要紧张。因为里面很可能就坐着一个比你年纪还小的中国孩子。也许他们的英文说得还不够好,也许他们还会有一点腼腆,可是从染得金黄的头发上,aussie style的着装上,你已经没法分辨他到底是ABC(Australia Born Chinese)还是刚刚到这里才几个月新留学生。国外的自由气氛,给了她/他们更大的空间来展现自己,在物质上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在缺少温馨的关怀的时候,拼命追求物质上的麻醉,也成为了一种消遣方式。除了学习就是网上聊天,除了睡觉就是泡吧,已经成为了一种最主要留学生的生活方式。
在有大把金钱作后盾的同时,也容易造就孩子们一种对金钱的错误认识。很多父母将孩子送出来有这样一个初衷,就是让孩子能有独立的经济管理能力并且能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当真正相隔万里的时候,对孩子关于金钱上的要求,很少有父母能够做出明智的判断,尤其是比较富裕的家庭。真正的后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已经不能给他们再带来一丝新奇,取而代之的是空虚和寂寞。花钱的大手大脚也已不能说是一种享受,就像小羽说,在拼命花钱的同时带来的内疚,才让她能感觉的感情的存在。记得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她眼里有泪光在闪烁。这已经不是单方面的谁对谁错了,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牵涉到两代人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对自己所做出抉择的认识。
相对而言,二十岁以上的留学生们,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人生观和想法。对待一个陌生的环境,知道如何去作出适合自己的正确选择。更年轻一点的往往就不能分辨西方文化的精华与糟帕,适得其反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常常听到有的父母哭诉,他们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将孩子很小的时候送出了国门。 摘自[文学城]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