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5-31
我就读的这所澳大利亚高中是当地的天主教私立学校,有宗教课也就不足为奇。宗教课分为3种,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叫“宗教行动”。顾名思义,“宗教行动”就是把对宗教的认识付诸行动,号召学生做义工。它不要求学生坐在教室里面对深奥的宗教问题,在两个星期的4课时中,只有一课时供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工作的近况,剩下的课时由学生自行安排,学生要按规定做满20个小时的个人义工和一定的集体义工。
这门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宗教课,最对学生的胃口,也吸引了我们这些对宗教懵懵懂懂,迫切想融入异国社会的留学生。
我选择去小学做义工,却迟迟不敢给小学的负责人打电话。虽然我已在澳大利亚待了一年多,可是,对真正的社交活动还是有些发怵。好在宗教课老师善解人意,主动帮助所有留学生和不同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沟通。经过两个星期的漫长等待,我几乎绝望了。谁愿意用我们这些连自己都需要当地人照顾的外国留学生呢?然而,我所申请的小学终于给了答复,同意我每周四下午去做义工。
遭遇“十万个为什么”
我们3个留学生被分在了这所小学的同一个学前班,给班主任当助教。
班主任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让我们在孩子们午睡时先熟悉一下环境。我发现,整个班被分成了很多部分:空地是给那些喜欢建筑的男孩子们留的,他们用积木搭建城市、铺路;女孩子们占领了“厨房”,地上有一些被盖上被子的娃娃,明显是在玩过家家;“小画廊”里摆着孩子们歪七扭八的作品;一张桌子上摆着很多贝壳,像是在模仿海滩……所有的小园地都被小课桌围起来,小椅子整齐地放在课桌下。
午休后,班主任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我们,并且教他们念我们的中文名字。孩子们兴奋又好奇。老师允许他们向我们提问:“你的爸爸妈妈也在澳大利亚吗?你住在一个什么样的房子里?是不是你自己住?你自己住晚上害怕吗?我可害怕了……”
我听着这些“十万个为什么”,仿佛置身于记者招待会,认真地听,然后耐心地回答问题。
“记者会”结束后,老师拿出了一些手掌大小、用塑料袋当填充物、用丝袜包裹起来的自制球。她先教我们以“8”字在腿前抛球,然后解释说:“这些动作可以帮助儿童开发小脑,对那些小脑不发达的孩子有极大的帮助。”我一边听老师解释一边想,假如我在幼儿园时也被开发了小脑,学数学是不是就不会这么费劲了?
以后的每个星期四,我们都准时到这所小学做义工。有时候真的很累,课业负担使我们疲惫不堪,但每次看到孩子们东张西望地寻找我们,和发现我们后欣喜若狂的样子,心里就充满了幸福。我们收拾教室、削铅笔、和孩子们一起“建造城市”,忙得不亦乐乎。
做义工有一段时间了,我想了很多。其实,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会感到幸福,我们会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强大。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