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5-25
我到英国没几天,就赶上了一年一度的全英学联换届选举。那天是个周末,平常比较安静的“51号”,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前一天晚上已经有一些从苏格兰等地远道而来的会议代表和全英学联干部,住进了“51号”。一大早,他们就忙着悬挂会标,摆放桌椅,安装扩音设备,布置会场。10点钟以后,从伦敦市区的东南西北,从牛津、剑桥、卡迪夫、曼彻斯特,参加会议的留学生们,有乘火车、公共汽车来的,也有开着小车来的,还有几个人合租一辆小面包车来的,陆陆续续涌进了“51号”。门厅是报到处,人们排着队,依次签到,领取会议文件。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身份,戴上写着“代表”、“工作人员”、“来宾”不同字样的胸卡。因为只有“代表”才有选举权,所以验明正身,发给不同的胸卡就显得十分必要。大厅里,报完到的人们,三三两两,寒喧聊天;工作人员穿梭忙碌着;时不时地还有几个留学生带来小孩,满口洋文地追逐打闹,在楼上楼下跑动。通知是10点半开会,到了11点半,人来得差不多了,一屋子坐得满满的,是开会的时候了。
全英学联的全称是“全英中国留学生学者联谊会”,由全英60多个大学或地区的中国留学生学者联谊会联合组成。全英学联只接收集体会员,不接收个人会员,个人只能参加地方学联。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大陆来的留学人员,一直保持在一万人左右,其中在读的留学生和已经工作的学者大约各占一半。学联就是他们在英国的一个大家庭,特别是刚来的,更愿意参加学联组织的活动。各地学联,主要是组织当地留学人员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联欢活动,如体育比赛、知识讲座、电影晚会、迎新或传统节日的联欢等。他们还开展一些为留学生服务的工作,如预定住处、借阅中文报刊杂志及理发等等。全英学联则主要是组织几项全英范围的大型活动,如国庆、春节的联欢,全英留学生人员的春季运动会,还组织开展留学人员为国服务的工作等。由于留学人员流动性大,而且学联干部都是业余、义务的,所以地方学联和全英学联都是每年更换一次领导和工作班子。一般是在七八月份,各地学联换届;九、十月份,全英学联换届。
全英学联的换届选举,是全英留学生的一次大聚会。各地学联的代表,再加上全英学联的干部,每次换届大会,总有上百人参加。英国的留学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坚持开展学联活动,始终没有间断。作为学联干部,包括学联主席,没有任何报酬,纯系义务。而且事务繁杂,体力、精力的付出不说,甚而还要搭上财力。在生活、学习、工作都很分散的留学生群体中,要组织一次活动,难度极大。有的学联主席告诉我,有时为搞一次活动,他每天要打几十个电话,处理几百封电子邮件,还要自己开着车子去联系场馆,购买物品,接送人员。
但是不论是地方学联还是全英学联,每年都会有一些人站出来为大家服务,学联主席有时还需要竞选。我在英国三年多,赶上了四届全英学联换届。其中第一届,是来自牛津的一位博士后与来自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的一位博士后竞选,牛津获胜。当选举结果出来时,帝国理工竞选班子中的一位小姑娘是一位在读博士生,竟惋惜得泪流满面。第二届,是来自剑桥和英国中部两所大学的三位候选人竞选,一位是大学讲师,一位是博士后,一位是在读博士生,最后,剑桥胜出。
为了在竞选中取胜,不仅候选人要认真准备,而且每个候选人都要组织一个竞选班子或智囊团,帮助进行竞选工作。候选人的竞选演说、回答提问、现场辩论都非常认真,十分专业。即便是在只有一个候选人的情况下,候选人也很早就把自己的基本情况和为什么要当学联主席以及工作设想等在网上发出去,让大家了解,征求意见。我作为全英学联的客人,每次都参加他们的换届选举大会。坐在他们中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又回忆起大学学生会主席的竞选往事。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这些留学生们,身处异邦,又身负繁重的学业,他们为什么有这样大的热情来从事学联工作呢?我从他们身上看到的答案就是那颗永远跳动的中国心。
换届大会不仅仅有选举,还有上一年的工作总结和财务报告。新主席选出后,还要召集全英学联执委(也是在这次会议上由各地学联代表选出的)开会,讨论新一届全英学联的工作。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候,“51号”门口又是一片喧闹。除少数道远的代表第二天再走外,大部分都或开车或步行,边说边笑着离去了。很快地,这里又恢复了平静。但我知道,过不了多久,下一年的学联活动又会热热闹闹的开始……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