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4-01
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美国荣景不再,经济非但没有复苏迹象,反而持续恶化,以致陷入这样一个怪圈:一边是失业率高企,一边又闹人才荒。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称,目前的失业率已攀升至8.1%,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加入失业大军。失业率引爆的信贷危机也在进一步发酵。而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担心,海归潮加速人才流失,可能会削弱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竞争优势。
文章摘录如下:
尽管美国联储局主席伯南克日前表示,美国经济衰退有望在年内结束。一般认为那不过是信心喊话,不可当真。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失业率冲至双位数的州大幅增多,状况惨不忍睹。而在这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籍高新技术人才加速从美国出走,其中来自中国及印度的人才表现得最为归心似箭。
与伯南克意见相反,美国劳工部报告预料在未来一年里情况将会更糟,失业率有可能突破10%。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例行的每周电视谈话形容失业率之高令他“大为震惊”。事实上,假如将兼职、进修等暂时脱离劳动人口者计算在内,目前失业率已高达14.8%。
高失业率加速人才流失
最能反映一个国家就业指标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同样令人悲观。据全国大学和雇主协会(NACE)公布的调查报告称,今年几乎每一个行业预定招聘的新鲜人都大为减少,下降最多的是金融业,预期的空缺减少71%。
一边是失业数字不断刷新,一边是国际性人才急剧流失,美国似乎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据哈佛等大学联合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外籍高新技术人才选择回国发展,其中尤以来自中国及印度的人才最为急切。有超过八成的海归说,他们选择回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技能。其实还有两个原因,一是永久居留身份难以解决。美国每年有100多万专业人员在排队等待申请绿卡,而每年绿卡的配额只有12万个;等待的时间可能是10年以上。花那么大的代价来坐“移民监”,在今天看来尤为不值。二是美国的技术移民政策存在弊端:一旦遇到经济不景气,裁员潮接踵而来时,外籍技术移民往往首当其冲,成为裁员潮的代罪羊。
目前尚没有权威统计显示近年来究竟有多少高技术人才出走,但通过中印两国企业在美国的招聘情况来看,这个数字应该在每年数万人左右,并有可能在未来3到5年内超过10万人。在华尔街一家猎头公司担任执行总裁的杨先生告诉本报,这不值得大惊小怪,随着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崛起,其专业人员背井离乡到海外寻找一份更好生活的动力也就越来越小。
不过一些学者担心,愈演愈烈的高科技专业人员的海归潮,可能会削弱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竞争优势,加速就业机会和人才流失,因为移民对高科技产业的贡献有目共睹。尽管移民只占美国总人口的12%,但是,在加州的硅谷地区52%的高科技企业都是由移民创建,美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全球专利由移民获得。在科技和工程领域,拥有学士学位及博士学位的移民分别是24%和47%,比较这些领域拥有同等学位的本地人的比例高出许多。谷歌美女副总裁玛丽莎·梅耶尔 (Marissa Mayer)在分析雅虎为何走下坡路时即断言:因为人才的流失。
硅谷上演资讯业人才“大逃亡”
美国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主导美国高科技力量的外国人才正在加速流失,美国即将面临自己的人才流失窘境。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科技尤其是电子产业的高速发展,使硅谷在一夜之间声名大振。在硅谷数以百计高科技公司中,超过52%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外国移民。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天之骄子,也把硅谷视为他们圆美国梦的地方。经过多年辛苦创造,硅谷成为他们梦想成真的理想之地和安身立命的家园。然而,美国经济大潮呈现颓势已不可逆转,硅谷的吸引力正在消逝,美国梦不再足以牵动这些资讯业人才的心。
“下一个硅谷不会在加利福尼亚,而是上海,或者班加罗尔。” 当杜克大学教授维伟克瓦德哈瓦走访了在美国工作的1000名有博士学位的外国移民,发现他们中只有不到15%的人表示还想继续留在美国工作时,不无伤感地说。不只是资讯行业,金融行业也是美国人才流失的“重灾区”。在去年12月于纽约举行的上海金融人才招聘会上,原本计划吸引300人前来应聘,结果来了 1000多人,其中大多数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公司主管一级的应聘者也不在少数。而在那次招聘会上,推出岗位的最高年薪达到150万元人民币(约合21.9 万美元)。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雷曼兄弟等百年老店纷纷轰然坍塌,不仅严重打击了人们的信心,也使一些国际性人才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
除了硅谷以外,华尔街是人才流失的另一个“重灾区”。由于经济前景不妙、公众对高管薪酬审查逾加严格,许多著名投资银行家,如德意志银行美洲并购业务主管玛纳斯、德银媒体银行家泽柯,高盛集团合伙人拉维奇和瑞士银行董事总经理辛恩等纷纷逃离华尔街。
汽车行业被称为“双高”,即失业率高、人才流失率高。去年的最后几个月,包括丰田北美公司雷克萨斯品牌市场营销副总裁黛博拉-梅耶、丰田汽车北美公司总裁吉姆-普莱斯、丰田汽车北美公司雷克萨斯品牌总经理吉姆-法雷在内的3位高层相继出走,使该公司备受打击。丰田方面称,他们拥有很多经验丰富的后备人才可以填补空缺。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人才尤其是高管人才不是“少了人、补个缺”这么简单的事情。企业突然换将,经营的连贯性很可能被破坏。即使丰田公司或者其他公司能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继任者,其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团队也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海归也有风险
拥有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韩小姐,原本在全球最大的四家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KPMG)工作。优厚的薪资使她很快在与曼哈顿一水之隔的新泽西州买了一栋房子。不到30岁,她的美国梦几乎就要成为现实。不料就在2个月以前,韩小姐突然接到公司的辞退通知,要求她在3天之内完成工作交接,并且走人。两个月来,韩小姐的求职信发出去无数,基本上都是泥牛入海,偶尔一家公司面试,也都是不了了之。最近,她准备将视野延伸到北京、上海以及香港。她说,如果中国国内工作有谱,她就会卖掉房子,选择海归。
比较说来,梁小姐的处境更为艰难一些。在她任职的纽约一家华文媒体由于多年来入不敷出,于一个多月以前宣布倒闭。她从事记者行业20多年,除了舞文弄墨以外她几乎一无所长。而纽约现存的几家华文报纸大都是举步维艰,版面缩水、机构瘦身,再想找一份记者职业几乎变得不可能。更糟糕的是,她还是一个单亲母亲,任职大学教授的丈夫多年前选择归国,她带着儿子留在美国,她喜欢美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也希望儿子接受美国的教育。在美国,她虽然感到生活得含辛茹苦,但是大抵能过得去。而今突然失去工作,她真不知道如何是好。“除了茫然以外,就是恐惧。”她幽幽地说。
回流人才生存率不高于50%
如果说韩小姐、梁小姐加入失业大军是出于被动的无奈之举,那么,毕业于杜克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张先生,放弃优渥的美国生活回国发展则是自己的主动选择。任职于费城一家投资公司的张先生可谓事业顺遂、春风得意,身处熊市业绩却能蒸蒸日上,旋即被提升为公司主管。今年年初,他突然宣布辞职,买了一张单程机票回到上海。只是回国后的发展似乎不如预期,先后走进两家基金公司,都因为与所在公司投资理念相左难过磨合期而黯然离开。
类似张先生的“水土不服”大有人在。据美国的一家高管搜寻和评估机构罗盛咨询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回流人才的生存率不高于50%,有相当一批经理人在加入企业后6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选择了离开。尽管如此,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海归。
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大约是19万,其中4万人学成回国, 6万多人仍留在学校读书,其余八九万人留在美国。早期留美学生大都人到中年,很多人已经成家立业,子女在美国学校上学,已经完全融入美国社会,对这些人来说,很难下决心回到中国另起炉灶。不过,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表示,等孩子长大之后,如果遇到机会,条件成熟,他们也不排除回国工作的可能性。这些准海归中不乏企业高管,他们是许多中国公司梦寐以求的人才,但中国公司真是他们的避风港吗?恐怕是一个未知数。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