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anachieve.com.cn 发布日期:2009-03-05
林童近日刚订了机票,打算改变自己原来的计划,回国创业。林童是温州人,5年前去新西兰读研究生,然后就留下来在新西兰基督城开了个小公司,做DVD生意。“去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生意很清淡,连房租都赚不回来。今年3月份房租就到期了,打算回国从头来过。”林童有点沮丧,“找份工作也是没问题的,但我就想自己创业。当初一起毕业的大学同学在国内公司都做得不错,这几年我算是白混了。”
提起“海归创业”,印象中就是高科技产业,似乎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不知不觉中,随着越来越多的21世纪被父母送到国外留学的年轻“海归”回国,很多西方生活中的洋元素,也跟随着他们回归的脚步,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他们开出了一家家西方味道浓郁的咖啡馆、西餐馆、酒庄……事实告诉我们,“海归”不是只能造“象牙塔”,于是,在杭州,我们更方便地品尝到了 “国际的味道”。“做生活”,杭州话里就有干活、挣钱的意思,这些新生代海归们,就在他们熟悉的杭州,经营着他们习惯了的西式生活。
小海归杭州开酒庄,很沧桑
很多年轻人出国前没有目标,但周中的心里很明白,出国为了学习、为了寻找商机回来创业。如今才20多岁的周中是杭州皇家公爵酒庄的总经理,同时还通过海外朋友做塑料制品出口生意。
2003年,上大学三年级的周中萌发了出国留学的念头,到处搜寻国外的信息。那时,他订购的美食杂志上,常常会用整版的篇幅推荐国外的高档红酒。高雅品位、田园风光、小资情调……周中嗅出了其中的商机,跃跃欲试。
“那时候,国内的红酒市场还很嫩,北京、上海有点萌发,杭州几乎没有动静。”周中专门去考察了当时小有名气的富龙酒庄,发现国内市场还不成熟,自己又太缺乏经验和阅历,创业无从下手。
最终,这个还没有成型的“创业计划”就这样“胎死腹中”。之后,周中去了英国留学,“当时的想法是一边读书一边寻找商机。对我而言,创业是迟早的事。”
两年的留学生活紧张而充实。毕业时,周中没有在英国多留一天,立马飞回杭州,因为第二天有个面试。
“虽然英国城市优美、公民素质高,社会福利和保障非常好,但我从来没想过要永远待在那里。”当时,周中已经取得了剑桥大学硕博连读的资格。慎重权衡之后,他还是决定回国创业。“对于创业来说,青春就是资本,5年后不知道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
回来后,周中先进了一家公司工作,等待机会。一次,周中得知一个朋友在江苏开了一家酒庄,几年前的创业计划又从心底冒了出来。
“我爸妈当时都很反对我辞职创业,他们都是做生意的,不想我太折腾,希望我过安耽日子。”周中考虑的则是,父母年纪大了,将来的人生要靠自己走。
2008年,周中和朋友合伙的酒庄在杭州开业了。“开始创业时,心理落差比较大。那时没有渠道,卖一瓶酒都很困难。而辞职前,我每月轻轻松松就有一万元的工资。”周中说,好在在英国留学期间他就特别留意当地的酒庄,这次创业,心里还是蛮有底的,加上自己的努力,酒庄的销售渠道建立起来了。
留学经历也给周中带来了新的机遇。周中有位亲戚经营废旧塑料加工,原先一直是从国外进口废旧塑料,加工成半成品,然后卖给国内的厂家去出口。他希望自己加工成品,然后通过周中寻找国外买家。
几天前,一位巴西的朋友来到杭州,与周中商谈塑料产品出口事宜。连续几天几乎没合眼的周中强打精神应付。他真切地尝到了创业的各种滋味。
“我是典型的处女座,从前很追求完美主义,经历了这么多,现在做事只求尽力而为。”周中感慨,创业半年,自己似乎老了好几岁。春节回浦江老家,长辈们都说他“沧桑成熟了许多”。“危机也预示着商机。我相信,只要用心地去做事,慢慢会好起来的。”
做西餐馆的兼职老板,很享受
远远就看到2楼放了一排杉树,白色的招牌在绿色映衬下颇有异国风味。后来才知道,这是李晓模仿了法国一家咖啡馆的外墙装饰。一进“NAGA”的木制大门,正面巨大的唐卡仿佛带你走进了高原拉萨;柔和的橘色灯光映衬着红色的墙体,古典的西式吊灯又似乎让人有身在欧洲餐馆的错觉。“这么多完全不同的元素交织在一起竟然能那么和谐。”记者揣测主人是不是学设计的。
“对不起啊,我来晚了。”人未到声先至,李晓淡妆、身着灰色的毛衣外套。这个28岁的女孩有一股掩不住的活泼、热情和精干。
“留学的念头大一就有了。”本科毕业时,李晓选择了去澳洲留学,攻读会计学,“主要原因是读会计容易移民”。
从找学校、读书到找工作,李晓都自己完成,她是个很独立的女生。“国外导师往往一边在大学教书一边在其他公司担任要职,因此我们总能得到一些国际大公司很及时的财务数据进行课题研究。”学国际会计的李晓开始对企业有了研究的兴趣。
毕业时,李晓给一家保险公司投了一份简历,很快被录取了。后来老板告诉李晓,录取她的最大原因是因为她守时。面试时,第一位应聘者迟到了;第二位应聘者早到了十分钟。而李晓提前2分钟到。老板觉得时间观念很重要,十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而李晓差不多是踩着时间准点到达,给老板留下了好印象。
“在澳大利亚的日子真的是很滋润。只要有一份工作,不用很辛苦就可以过得很舒适。这和国内完全不一样。”李晓说自己不少在澳洲留学的朋友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在澳洲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又回国找工作,最终不适应国内的压力又回澳洲。
回不回国困扰了李晓很久。2年前,李晓还是决定回来,“我喜欢交朋友、喜欢热闹,喜欢挑战。国外的生活太安逸了,似乎在养老。”李晓说,“国内各方面都还不成熟,赚钱的机会也比较多。”
回国前,李晓投出了平生的第二份简历,并成了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教酒店管理。“做老师时间比较自由,可以找机会创业。”
去年奥运会期间,一个好朋友带着自己的西藏男朋友来杭州,聊起他们在西藏开的法式西餐厅。李晓和他俩一合计,决定在杭州也开一家。
十月敲定,马上开始租房子、装修,去年圣诞节NAGA餐厅开张了。“我有很多想法,开始也请了位设计师,结果我说什么他都说好,结果就炒了他,全部由我们自己来设计。”
餐厅开业第一天,就翻桌了2次。“没想到会这么受欢迎,可能是口味地道价格也便宜,我们的厨师向他法国干爹学了2年呢。”李晓自豪地说,情人节的套餐也订出去不少了。
创业在李晓的眼里成了一种享受的生活方式。现在,李晓几乎每天下了班就来餐馆。餐厅有不少回头客都是老外,有位意大利人吃了饭以后说要带个朋友来教他们做意大利菜。“国外的酒吧文化也是我欣赏的,轻松自在,我打算把一楼变成酒吧。”喜欢大胆尝试的李晓把一种独特的生活带到杭州,或许这就是NAGA受欢迎的原因。“这里也开始逐渐成了朋友聚集点,我喜欢交朋友,有新的机会,我还会选择其他项目”。
教孩子说英语,很开心
采访前就知道斯弘德是从事教育行业的。却没料到,在国外生活了30多年,开始连普通话都说不太流利的他之所以回国创业,是因为父亲临终前,要求他回中国做件有意义的事。“孩子才是未来。”回国做了1年多市场调研后,斯弘德决定引进外国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教学模式,在杭州创办贝尔美语培训学校。
斯宏德是浙江诸暨人,在巴西读完大学,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了MBA。“从我懂事开始,就陪着父母创业,高中开始每年暑假都在家中企业打工,创业就是我的工作。”读完MBA,斯弘德在巴西开了家通讯公司,“当时做得不错。”什么产业都会走下坡路,2000年,由于父亲病重,斯弘德最后卖了企业照顾父亲。
2002年,父亲临终前对斯弘德说,“我们是中国人,回去做点有意义的事。”
“我1995年回过一次国,那时候印象很深刻,到处很破旧,想吃麦当劳开车开了1个小时才找到。”但2002年回来感觉变化太大了。
“回国以后,我就考察做点什么事情,因为我不想进公司工作,只能通过创业来做点有意义的事。”在调研过程中,斯弘德觉得孩子才是未来的希望,随着中国大门越开越大,教育才是最重要的。回国创业前,斯弘德因为工作旅游已经走过25个国家,他决定把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进中国。“其实,在上海、北京创业会更简单,特别是人才招聘方面。但我是浙江人,因此最后还是选择了杭州。”斯弘德在杭州选中了几处物业买下来,尽管他自己也好,家族也好,在各个领域都有投资,但这次他希望把这个事业做长做久。
说起美国的金融危机,斯宏德笑着说自己运气好。他家原来还投资了美国一家商业银行,还是大股东,做了10多年。3年前有人出了个好价钱,他们就毫不犹豫卖了,没想到1年后,银行就走了下坡路,去年更是一片凄凉。“企业必须踏实地做,才能长久。”
如今,妈妈在台湾管理着那里的企业,姐姐管理巴西那块,哥哥管理美国产业,斯弘德在中国发展。“我也投资其他行业,地产、贸易、工程都做,但主要精力就放在教育这块。”
斯弘德说,现在企业刚刚持平,但他觉得很开心,原来做事业比挣钱更开心。
来源:钱江晚报